当好孩子们的梦想“邮递员” 记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

四川政协报 2019-12-06 09:15 大字

参加工作20多年来,他一直在和教育打交道,了解教育行业最新动态是每天的必修课;

他牵头创立的“小善叔叔信箱”公益项目,陪伴着3万多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自从成为一名省政协委员,他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着政协知识,两年来提交了9件质量较高的个人提案;

…………

他就是十二届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

走进高善峰的办公室,室内的摆设简单有序。书柜门把手上,挂着一张张出席会议、参加活动的证件。书柜内部的左下角,摆放着一叠红色的获奖证书和提案回复函。这些都是他倾情履职的见证。

在政协履职平台上,把基层对教育的期盼带给党委政府

1995年,高善峰进入媒体行业工作。当一名记者,是他儿时的梦想。20多年来,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他始终耕耘在教育领域。多年来的教育新闻从业经历,让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难解的情愫。

2011年,在省社会科学院支持下,高善峰和几位教育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致力于整合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四川学校发展。研究会曾先后组织举办西部教育博览会、国际教育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四川省学前教育论坛等活动,为100多所会员单位提供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今年6月,在研究会组织协调下,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巴纳德中文磁石学校的42名学生,来到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高善峰说,不同的教育理念,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也让他对教育有了更多思考。

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高善峰多年前就已经是致公党四川省委主要领导点名表扬的建言献策积极分子。加入省政协这个大家庭后,他建言献策的平台变得更加宽广。

2018年1月,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作为政协“新兵”的高善峰每天都坚持把当日学到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不仅向“老委员”学习履职经验,还从教育界别其他委员那里了解全省教育发展情况,补齐履职短板。

《教育扶贫应注重激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内生动力》是他提交的第一件提案。同时,这也是他在分组讨论中发言的主题。为了使发言内容更具体,他在分组讨论前还专门打电话向甘孜州石渠县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这些年来,高善峰到过四川不少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

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高善峰积极参加省政协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并注重在活动中收集建言线索。《建议在更多地方推广“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建议切实落实未成年人旅游景区优惠制度》等提案,正是来源于他参加调研视察时的所见所闻。

凭着一腔履职热情和认真务实的态度,高善峰的履职“技巧”变得娴熟起来。今年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省委书记彭清华的蹲点调研报告《凉山脱贫攻坚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凉山州学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问题引起了高善峰的深思。经过一番调查了解,一周后,他提交了《把“软件”做硬 深入做好凉山州控辍保学工作》提案,得到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及时立案和交办。

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收集3万多名学生的“微心愿”

甘孜州石渠县距离成都市近1000公里,是四川省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县。2017年5月,高善峰一行从成都出发,前往石渠县,在4所中小学校分别设立了“小善叔叔信箱”。

“小善叔叔信箱”是由高善峰牵头成立的成都云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研发的一个公益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信件往来,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需求,倾听他们的烦恼,并及时精准地予以回应,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项目运营3年多来,已在全省14所中小学校分别设立了“小善叔叔信箱”服务点,每天可服务3万多名青少年儿童。截至目前,项目组已收到孩子们寄来的28000多封信,回信24000多封,回信字数总计2500万字左右。

如此庞大的回信任务,高善峰以一己之力肯定无法完成。在他的积极倡议下,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志愿者参加这一公益项目。与此同时,项目组还从多个渠道筹集到330余万元用来实现孩子们的“微心愿”。仅在石渠县,“小善叔叔信箱”就帮助孩子们实现了400多个“微心愿”。

在成都市武侯区启明学校小学部,不少学生都给“小善叔叔信箱”投过信,有的还不只一次。学校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杨朝德说:“一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学生,参加这个活动后,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年度老陕最爱读的十本书揭晓 《长安十二时辰》荣登榜首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右)被聘为“陕西省阅读推广形象大使”。本报讯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图书馆、省文化馆等单位承办...

石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