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音乐才能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大诗人,然而,细读他的作品,尤其是写于永州时期的山水游记和田园诗歌,我发现他的音乐才能同样不能被人所忽视。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就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柳宗元在表达自己的心声时,借助深厚的语言功底,使这种表达过程产生了音乐般的美感。
柳宗元的《笼鹰词》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的句子,我读到这里,仿佛在欣赏摇滚音乐,闪电就是舞台上的镭射灯,雷鸣就是摇滚乐。《中夜起望西院值月上》中的“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让人感觉到了月光的寒冷和泉鸣的轻吟,简直是一支月光曲。至于《渔翁》中的“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则是一支湘南人民的船工号子。《南涧中题》的“羁禽响幽谷”,就是一支家禽奏鸣曲。《钴鉧潭记》中的“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者,有声潈然”,能让人听到泉水丁冬的声音。《石渠记》中的“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简直就是天籁。这样的有声文字,在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中也随处可见。
此外,他在《霹雳琴赏引》写道:“琴莫良于桐,桐之良,莫良于生石上,石上之枯,又加良焉。震之於火为异。”就是告诉人们,从古制造琴、瑟、筝、筑等乐器以桐木为往,而且以生长在石头上的桐木为佳,因为它发育生长缓慢,历千百年或幸而成材,故其纹理细密,质地坚韧。而石上的枯桐木,因为其中的树脂、有机物慢慢干结碣、分解、挥发,这些物质阻碍了声音在纹理间的传播,更适合制作上等琴。柳宗元知道东汉蔡邕取烧餘的良木作成一张有名的焦尾琴,所以又认为这枯桐被雷火“震”了那么一下,其木理结构就会变得更加调和顺畅,而且经神火煅炼,自然超凡入圣了。
柳宗元不仅有较好的音乐才能,而且曾经遇到过知音,还为对方写了《箏郭师墓志》。
郭师叫无名,没有字。其父曾为云中大将,他却抛弃荣华富贵,独爱弹筝。他身怀绝技,非同凡响。弹起来如大珠小珠,嘈切错杂,使人耳目应接不暇。看他运手腕、下指爪,都刚柔有度,徐疾自如,丝弦之飘逸于琴腔之回应,相互配合又各尽其妙,这一切好像非人力所为。
郭师原是吴王李宙的座上客,后来李宙贬到贺州,他也跟着来了。道州刺史薛伯高是个好风雅之辈,知道了便发信硬要此人,得到之后,同起同坐,还叫人监督他的一举一动。过了三年,郭师终于找到机会,化装逃跑。没想到又被岭南副使张诫抓住,留他弹琴。一直到张诫死了,郭师才得脱身,一路逶迤前来见柳宗元。这时的郭师,“已得骨髓病,日犹鼓声四五行”,几天后,就一命呜呼。
新闻推荐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正在社区教授古法造纸“金属饰品及木艺匠人系列”研讨会上,香港设计师和成都企业家在交流20...
石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