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风光摄影师?“大胡子”对自己的这个“衔头”其实有些不爽

成都晚报 2019-03-15 03:07 大字

◎吴志维

蹲守的孤独 摄影:骆晓耘

对于几乎365天浸泡在城市文明中的人们来说,一年里有141天隐藏在海拔4500-5100米的狭小隐蔽所拍摄雪豹,是绝难想象的经历。而对于摄影师吕玲珑来说,在人类活动的边缘将造物之美尽收胶片之中,已四十年了。

这位成都人,在中国创造出“纵横祖国五万里”和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这些都是前人未曾做过的,吕玲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走出第一步”,将摄影的理念从根本上加以改变,那就是“探索发现”。

成都的世界级摄影大师

1952年出生的吕玲珑,自幼在成都长大。十来岁的时候,家里的一部蔡司120黑白相机将他带入了摄影之门。特立独行的个性让这位老红军战斗英雄的儿子辞去公职,专注自由摄影。

近四十年来,他每年用大半年的时间深入青藏高原,拍摄了大量不可复制的高海拔区域的山、水、冰峰、峡谷、花卉、动物以及原住居民的生活细节,并系统拍摄了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以及以贡嘎群峰为代表的雪域香巴拉文化核心圈,其摄影作品均为胶片,总数近50万张之多。近50万张高清晰度珍贵胶片构成一个庞大系统的藏地密码。原生态地反映雪域高原的自然和人民生活、劳动场景。吕玲珑拍摄时始终关注两个焦点:现实纯真的藏地人物情感;纯净自然的那片雪域大地。

藏地自然人文是吕玲珑关注的永恒主题之一,静谧、深沉甚至冷峻的拍摄风格是他一贯的表达方式。几十年来,吕玲珑深入藏区极地拍摄,挖掘失落的纯净。探险所到的地方人烟罕至,有的甚至地图上都没有标注,为了确保独特景物及动植物的拍摄效果,一张照片一等就是几十天。

近年来,吕玲珑已出版画册:《圣城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迦巴瓦大峡谷》《太阳谷》《中国西部太阳部落——石渠》《九顶神山——中国古羌文明之光》《康巴红》《太阳的守候》《大香巴拉》等。

20世纪80年代初,吕玲珑多次成功举办个人摄影艺术展,其作品曾获国内外一系列奖项,并有140幅作品被美中文化交流中心收藏。现为《中国国家地理》特约摄影师。1997年,他完成了全程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并于次年推出了摄影画册《南迦巴瓦大峡谷》。两年后此峡谷经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2011年9月11日,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吕玲珑作品大型画册《大香巴拉》在美国芝加哥获得第62届美国印制大奖——班尼金奖,并荣获唯一的一项全场大奖。

在吕玲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何为纯粹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稻城、亚丁、雅鲁藏布大峡谷、得荣太阳谷、石渠太阳部落、牛背山,最早都是在吕玲珑的镜头下,走向世界。

他将镜头对准雪豹

每年新春,吕玲珑的朋友们都会收到这位特立独行的摄影师送来的一本精美的挂历或台历,承载着他过去一年美丽的瞬间和永恒的感悟。2019年的台历是雪豹专辑。吕玲珑在献词中写道:“雪豹是我一生关注的重要目标之一,谨以新近拍到的珍贵镜头,雪豹一家的生活状态,献给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们。”这件小小的礼物成了摄影圈里稀罕的宝贝。

从1986年吕玲珑第一次见到雪豹算起,拍摄雪豹是吕玲珑多年来的心愿。他说:“上帝造就雪豹去适应高山环境,会让它具备特殊的身体结构和习性。那时,我开始对雪豹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四十多年来,吕玲珑走横断山、去巴颜喀拉山、穿青藏高原、行喜马拉雅山脉。最终,他把拍摄地点选在了沙鲁里山山系与巴颜喀拉山脉交汇处的四川石渠县。

拍摄雪豹的村子位于石渠县南部的洛须镇,毗邻金沙江。70户人的村子附近,至少有11只雪豹栖息。吕玲珑从2016年开始为拍摄雪豹做准备。最终,2018年,吕玲珑在石渠用了185天,在伪装的帐篷里蹲守了141天,完成了雪豹的拍摄!吕玲珑指着助手拍摄的工作照,讲述当时的艰辛:“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我在山上的一个月,都没法洗脸,洗澡更不要想了。从晚上钻进睡袋到第二天起来,脚一直是冰凉的!”

艰辛换来的成果也是举世公认的。今年第三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就刊发了《川西石渠:太阳部落亦是雪豹栖居地》,将吕玲珑在太阳部落石渠县拍摄到雪豹的全过程展示给世人。

吕玲珑说:“我们人类的文明走到今天,大的框架是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但是我们达到这一高度,恰恰是牺牲了自然资源不能牺牲的那部分。我们需要反思,艺术创作应该首先挑起这个重负,解惑人们只顾物质的膨胀而失去灵魂的纯真。”在吕玲珑眼中,雪豹也是他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因为它在高原食物链的顶端,是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人和动物,每个生命个体都应该公平地存在,而不是人对动物的杀戮和征服,人应该用大爱自我陶冶情操,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平共存。

极致狂野成就不可复制的作品

吕玲珑对大自然和摄影的热爱,是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仿效的。八十年代辞去公职的他,用仅有的钱买了胶片,兜里揣着几个馒头就上山拍摄了。四十年来,他每年大半时间在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摄影创作。

吕玲珑曾与摄影助手和地矿科研人员组成探险摄影队,首次徒步穿越载入吉尼斯大全的世界公认第一大峡谷——西藏南迦巴瓦大峡谷。他们沿喜玛拉雅山脉西行,越过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经狮泉河、界山大坂入新疆,过和田,横越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再北上阿勒泰,顺古丝绸之路直奔嘉裕关。总行程14000多公里,历时半年,拍了上万米的电影胶片,1000余张4×5彩色页片和1000余个彩色反转片,耗资数十万,创下了中国摄影界数项最新纪录!这些在极端环境下拍摄的作品,是不可复制的杰作!

我行我素的吕玲珑也并不是不在意公众对他的看法,让他最耿耿于怀的是公众普遍认为他是一位顶级风光摄影师。吕玲珑说:“我拍的作品中,人文的比风景的多十倍,但是由于风景容易面世,容易传播,就都以为我是拍风景的了。”

挎着相机、留着络腮胡子行走在藏区的吕玲珑,时常被当地藏族老乡认出来。老乡会欢喜地惊呼“大胡子来了!大胡子来了!”原来,随着吕玲珑照片的传播,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奉为仙境,纷至沓来的朝圣者给当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老乡们由衷感激这位将他们的家乡带给全世界的“大胡子”。

此刻,吕玲珑一定又在某个我们难以想象的人类活动边缘发现感动他的造化之美,他一定会用胶片把那份震撼带回来。

延伸阅读

吕玲珑的摄影理念

口述:吕玲珑 整理:吴志维

人必须要经过苦难的历程,才能抵达自己的灵魂深处,触及一种由强烈震撼所带来的巨大幸福。任何一个具有艺术思维、充满着爱的作者或艺术家,都应该去找寻人类纯真的情感,大自然里最纯净的美。

切忌走别人都走的路:很多题材,获取太轻松,往往产生大量泡沫甚至垃圾。于是,摄影的表达成了在陈旧的温床上昏睡,还自以为是。“要拍别人没拍过的”,理念简单,行为复杂。

当下摄影的乱象,就是大家都在浅表状态下因循守旧,使摄影变得轻松、肤浅和娱乐化。而拯救之路在于探索发现和思想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去寻道、去探险、去承担苦难。

敢于扬弃前人留下的那些糟粕的部分,迈向内心世界的价值方向,才是艺术的正途。我貌似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但是站在整个人类艺术史的角度看,我做的一切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如何看待器材革新:摄影器材的日新月异,和摄影思维的相对简单,使得大量摄影作品成了不带任何内容的浅笑。摄影成了生活的享乐而不是对生活的反思,作品没有表达任何思想。好的摄影作品,应该达到一种境界,并且在摄影语言上有所拓展,让人们在灵魂深处有所震动。

器材革新,貌似可以帮助一般人拍出20年前大师的作品。但是,器材革新是硬件拓展,艺术是思想的升腾。不过,技术的完善,包括创造这门技术的人,都得益于一种思想和理念的超前,才实现了创造和发明。既然在技术上解决了这种“完善”,那你的思想,如果没有哲学理念的启迪,没有对当代社会和时代的自我探索,谈何作品呢?我们要思考的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文化不能静态存在。

如何看待摄影娱乐化:如今,绝大多数人是在“拍照片”的过程中,达到一种“享乐”的目的,而不是“思考”的目的。创作不能是享乐,因为没有思想的作品不可能成为艺术品,还往往生产文化的垃圾。发烧友往往追求娱乐,最终“娱乐至死”,那么还谈什么思想和对人类的贡献呢?

这是他们需要的生活方式,这无可厚非。每个人都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便这种东西很浅,但这也是一种需要被“鼓励”的现象。这个喜欢摄影的群体的诞生,也是某种进步的现象,可能还是更高审美情趣的土壤,只是需要一个自我修为的过程。

思考人类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当中,只有人类具有破坏的能力。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可怕性就在于他们有其他物种所不具备的惊人的破坏力;而他们的可爱之处在于可以理性地反省,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破坏的恶果,然后超越自己本性地站在另一个高度去思考能为大自然做什么。

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物种共同的母亲。如果艺术家丧失了这一敬畏,那么信仰就没有了指点,他在原始的纯真里就找不到张力的拓展,任何浮华都是一种假象、泡沫和最轻浮的惨淡,那是非常可怕的。

新闻推荐

省人大代表王强: 在甘孜州修路是一种“责任”

翻开新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甘孜州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的王强认真阅读了“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建议...

石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