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故宫“看门人”
□本报记者 钱欢青
7月29日下午3点,山东博物馆一楼报告厅,穿着布鞋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准时上台,座无虚席的报告厅掌声雷动。此前匆匆回京开会又赶回济南,还没来得及好好吃饭,单霁翔就开始了演讲,两个多小时全程站立、滔滔不绝。期间掌声和笑声不断。在他的讲述中,人们看到了故宫的改变,听到了故宫焕发出的新的生命活力。
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被外界尊称为故宫“掌门人”,但他自己一直自称为“看门人”。行走在有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古建筑群里,单霁翔说他感觉故宫是“有生命的空间”,他希望把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故宫跑”引发的思考
单霁翔,1954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曾先后主持过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2012年1月,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9月,获得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颁发的“福布斯奖”,他也是首位获得此项国际文保界最高荣誉的华人。
故宫博物院院长是一个压力巨大的职位,“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安全是头等大事,如何更好地利用文物资源为观众服务也是重中之重。
单霁翔说,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人去故宫,也就是看看皇帝坐的地方、睡的地方,再看看皇帝的后花园,一个多小时就出来了,“前年九月份,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开展后,不少观众为了一睹《清明上河图》等一批国宝的‘真容\’在故宫排起了长队,更有许多观众进入午门后跑步冲向武英殿观展,看展变成拼速度,‘故宫跑\’一词遂走红网络,引起各界关注。我们于是紧急制作了20块牌子和1000个胸牌,由工作人员领队分组入场,搞起了‘石渠宝笈运动会开幕式\’。几千人排队,到了下午,情绪难免不稳定,观众就问展览的时间能不能延长,我们决定让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展览才关门,到了晚上八点,我们给排队的观众送去了2500杯茶,到了半夜12点半,我们送去了800多盒方便面,到清晨4点最后一个观众离开,天都快亮了。”
“故宫跑”引发了单霁翔更多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博物院才是好的博物馆?“没错,故宫是全世界最大的木构建筑群,参观人数也最大,但对于一个博物馆而言,这重要吗?如果一个博物馆的很多区域都还没开放,如果99%的文物都还沉睡在库房,那能称得上一个好的博物馆吗?真正好的博物馆,应该用自己拥有的文物资源,最大程度地为人们做贡献。博物馆就是让那些静态的文物活起来,就应该在系统梳理文物之后用多种方式展示文物。要让观众一踏入午门正门,就感觉到自己即将开始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旅。”以观众方便为中心
正是因为对博物馆评价标准的改变,故宫确立以观众为中心不断进行改革,单霁翔说:“过去人们排队买票要一个多小时,加上验票、存包,等进了故宫,已经很疲惫了。我们首先对端门广场进行了环境整治,使广场的环境变得清新、庄重、典雅。同时增加售票窗口。30个售票窗口,故宫可能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拥有最多售票窗口的。这样一来,游客三分钟之内就能买上票。与此同时,我们设立了200把椅子56个树凳,以方便大家休息。端门整好之后是午门,长期以来,观众都是在午门的两边门洞排长队,中间的门洞留着,有外宾来了才能开车进。我们发布了公告,任何人不允许在故宫开车,从法国总统奥朗德开始,所有人都在午门前下车。后来我们把三个门洞都打开了,观众验票也不用再排长队了。”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场所,是以管理者自己方便为中心,还是以观众方便为中心?答案显而易见。”正是在以观众方便为中心的指引下,单霁翔推动了故宫一系列的改变:设立512块标识牌为观众指路,设立1400把座椅方便观众休息,“观众想看大殿里的情况,但是为了防火,大殿不能进电,天越亮,里面越黑,我们经过两年多的研发,给各个大殿配上了LED衍射光源,既保护了建筑的安全,又点亮了大殿。”为了让环境变得更美,故宫还将300多盏灯做成了宫灯,拆除了137幢临时建筑,“我们希望观众进了故宫,能享受到优美的环境,能看到绿地、红墙、蓝天。”
在整治环境、维修古建、增加开放面积的同时,对故宫文物的系统清理和逐步展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多年详细的清理核对,故宫摸清家底,共有文物180余万件,而且九成以上是国家珍贵文物。有了这个基础,就要尽可能多地把它们展示出来,包括乾清宫在内的19个展厅都进行原状陈列,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到文物和其所在环境的关系。”而为了达到三年后故宫85%以上古建筑开放的目标,单霁翔表示,故宫1500名员工将进行集中布局,“不是必须在故宫内办公的职能部门,将搬出紫禁城,包括院长在内。”世界第一所故宫文物医院
53000件绘画、75000件书法、16万件青铜器、18万件织绣、13000多件世界各地文物……说起故宫的文物,单霁翔如数家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点赞,而事实上,为了更好地修复文物,故宫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文物医院。单霁翔说:“故宫文物医院有200多位文物医生,有众多适合中国文物维修的高精尖设备。这些设备给文物修复帮了大忙。举个例子,传统中国古代书画的修复传承有自,水平很高,而今天,在故宫文物医院,我们获得了更多高科技的帮忙。比如乾隆花园符望阁有一幅董浩的山水画,90年前这幅画掉落了,摔成了上千片碎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我们用三个月时间把这幅画重新拼贴了起来,又用一年多的时间将其完全修复。”
而为了更好地研究故宫的文物,被单霁翔视为“故宫最宝贵财富”的众多老先生依然活跃在故宫研究院的20多个研究所中,95岁的著名古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先生现在还每天到故宫上班。
修复、研究文物,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文物,经过整治,慈宁宫成了雕塑馆、东华门成了古建筑馆,午门雁翅楼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临时展厅,承接了阿富汗、法国、丝绸之路等各个专题文物展。单霁翔表示,今年9月份,包括北宋王希孟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在内的绘画名作也将开展。与此同时,网上展览、“故宫出品”系列APP、每日故宫等等网络数字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故宫展览APP”即将全新发布,“智慧故宫”也将在三年内完成。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还将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并将在曲阜等地建立故宫学院分院。
再过三年,2020年,对故宫而言将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紫禁城建成600年。在两年前接受采访时单霁翔就曾表示,两项史无前例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完成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延续和发展故宫博物院的事业,传承和发扬故宫精神,让故宫文化感染更多公众的心灵,是每一位‘故宫人\’的责任所在”。
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看门人”的责任就是:看护好故宫的文物珍品、看护好故宫的古建筑群,传承和发扬“故宫精神”,这些目标和愿景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这一代故宫人的故宫梦”,这位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曾多次向公众表示:“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本报讯(县办)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环保大会精神,切实抓好农业环保突出问题治理。近日,石渠县“三狠抓”治理农牧业环保突出问题。该县在狠抓耕地草原污染治理上,按照“边生产、边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开展...
石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