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有缺陷,成都医生干脆自己设计“一不小心” 获了专利!
手术时,器械不顺手,病人的创伤比医生预估的大,怎么办?抱怨没用,成都就有个医生,一气之下干脆和同事一起设计搞起了发明,重新搞出个好用的手术器械。这个医生叫姚佐懿,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的医生。5月8日,他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和团队发明的“静脉曲张血管剥离器”被正式授予专利,而这项专利的发明能解决静脉曲张手术时手术钳不那么合手的问题,不但可以缩小手术切口,还可以减少切口数量。
钳子宽短 不合“强迫症”医生心意
近些年,静脉曲张逐渐被市民认识,并且愿意通过手术方式来解决。姚佐懿是市五医院血管外科医生,静脉曲张手术是他常做的一种手术。在实施这类手术时,需要使用手术钳对静脉进行剥离,但是他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即使是最小的手术钳,在剥离血管时仍然有点短、有点宽,不能很顺利地完成大范围血管剥离,“要想剥得彻底,就必须扩大切口范围,增加切口数量。”
姚佐懿称自己有“强迫症”,明明可以只切开5mm的小口子,但因为外力原因必须延长切口,明明1-2个切口就可以解决,却要开5-6个切口,他不能接受,“医生自我要求越高,对病人恢复越有利,甚至可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高原深思 与手术护士一起解难
2018年,姚佐懿在色达县人民医院支援。完成了每天的工作后,高原上相对单调的生活,反而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李崇科是我们手术室护士,我们又住一个寝室,闲暇时常常一起烤着火探讨手术方面的话题。”
说到手术,当然得吐吐槽,手术钳就是其中一个吐槽点。但很快,他们开始想解决办法,“我们拿来笔和纸,一边画血管结构,一边摸索剥离器。”
但是,对于两个没有美术和设计基础的医务人员来说,把脑袋里想的画出来是很难的,“我们四处找设计师,但设计师又不懂医,双方常听不懂对方的意思。”小小的剥离器,前后大约修改了20遍稿子,中途还专门远程请教了科主任刘建和医管部长唐红梅,才最终成形。
从申请到拿到专利证书,刚好一年!血管外科团队很期待有一天把它变成手术器械运用到手术中,让切口缩小到只有5mm,切口从原来的6-7个减少到2-3个,让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满意度更高。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新闻推荐
宣讲现场。甘孜日报讯4月15日至16日,“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州委群众宣讲团2019年度“和谐乡村行”宣讲...
色达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色达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