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饭”让农民吃出幸福滋味
小镇美丽夜景。
◎甘孜日报记者 刘小兵 文/图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境内的磨西镇距泸定县城52公里,随着海螺沟5A景区的创建成功,变成了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空气清新、干净整洁、购物环境优良,已经成为甘孜州全域旅游的示范地。
“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这个富足、热闹的旅游集镇曾经却是甘孜州康东地区最穷的地区之一,贫困面达96%以上。从偏远贫困山村到富足旅游集镇,旅游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让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大改观。海螺沟景区土特产协会会长严勇就是众多见证并受益于海螺沟旅游发展的磨西农民中的一员。
作为磨西镇最大的土特产批发店的老板,今年44岁的严勇经常会自豪地告诉身边人:“我曾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海螺沟景区旅游发展改变了我命运,让我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严勇的父母是普通农民,在旷野的大山和贫瘠的土地上忙活了半辈子,却一直在温饱线上游动。为减轻父母劳动负担,严勇从记事起就帮父母做农活:种地、放牛、砍柴、挖草药……他从十几岁开始打零工,每每累得腰酸背痛却只有二十元的工钱,就这还经常找不到活。2002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到海螺沟旅游的游客渐增,他便到景区抬滑杆;后来他又开始摆地摊,卖当地土特产。
“这十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海螺沟的变化。”严勇回忆,他在山上摆地摊卖土特产时,遇见了一位到海螺沟调研旅游发展工作的州领导,交谈中这名领导建议他依托景区发展,专门经营土特产。思路被打开后,他到磨西镇上租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铺子,专心做起了特产生意。
几年前,磨西镇成立了海螺沟景区土特产协会,严勇当选会长。为拓展当地土特产的销路,他学着开起了网店。他说,“很多老顾客给我反映回去以后还想再购买我的产品,于是我就萌生了开网店的念头。有了网购平台,就可以满足全国各地顾客的购买需求了。”
严勇的故事只是海螺沟景区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磨西镇发生巨大变迁的一个实例。70年栉风沐雨,磨西镇的群众从土坯房搬进了楼房,把补丁重叠的土布衣换成了五彩时尚的服装,从过去的追求吃饱饭变成了现在的追求吃健康;磨西街道上也从逢时赶场变了超市遍布,人流稀疏变成了游人如织……每一处变化都在彰显着海螺沟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磨西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磨西古镇的风貌也日新月异。磨西镇党委副书记高明悟介绍,为适应发展的需求,海螺沟景区在2014年提出了创建国家5A级景区计划,州委、州政府于2015年初明确将“海螺沟创5A”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总抓手和推进扶贫攻坚的突破口。2017年2月27日,螺沟景区负责人远赴北京,从国家旅游局主要领导手中接过了国家5A景区牌匾,标志着海螺沟正式成为国家5A景区。随后,磨西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了城镇镇容整治和打造,对全镇临街面和旅游沿线的房屋进行了整体打造,对城镇的管网进行全面下线下地,同时将原有散户辐射带动模式进一步升级为整体推进模式,形成民俗特色化民居接待产业。
创5A成功后,海螺沟景区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市场热度不断攀升,景区发展对当地群众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目前,作为海螺沟景区旅游接待基地磨西镇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集镇,无数曾经在该镇贫困度日的农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经营民居接待多年的磨西镇咱地村村民付维德告诉记者,“自从景区开始创5A,很多以前种地的村民,都做起了涉旅行业经营,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还轻松了很多。”
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见证了磨西镇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变迁的人来说,这70年却圆了几代人数百年的梦想。采访中,严勇向记者坦言“我的今天离不开海螺沟的发展,海螺沟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发展;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愈好,海螺沟景区会越来越好,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这不仅是严勇的心声,也是磨西人共同的心声。
新闻推荐
甘孜日报讯近日,由州政协牵头,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专家编纂的国内首部川藏茶马古道典籍《茶马古道“锅庄文化”...
甘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