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瓶颈 强产业 炉霍县走出脱贫致富新路
为员工量体温。
甘孜日报讯 17日,记者从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突破产业发展量小质弱、无龙头企业引路领航、产品销路狭窄等发展瓶颈,炉霍县结合县域实际,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强化发展思路、强化品牌创建、强化龙头培育、强化对口援建、强化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强化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该县按照“虾拉沱片区重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新都镇片区重点推行小产业遍地开花、朱倭片区重点实现党建引领脱贫、罗宗片区重点探索牧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功能划分,大胆探索“供销社+农业园区+集体经济+电商”扶贫模式,把“供”和“销”延伸为全产业链服务,建立以县城为龙头、片区为核心、乡镇为服务网点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新机制,建成农牧供销合作社16个,促进农产品增量、农牧民增收。
强化品牌创建,激发产业活力。该县按照“做大、做活、做特”的目标,不断加大特色农牧业品牌的创建工作,全力培育和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绿色品牌。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飞地”产业扶贫园区;因地制宜建设艾草基地、科技引领示范园,新建冷链仓储中心、油菜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等;以集体牧场建设为主要产业,积极开发有效推动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几年来,全县做大了万亩青稞、万亩油菜等规模化种植业,做活了“红瓦朵”黑木耳、藏红花、紫皮土豆等特色小微种植业,做特了藏香猪、梅花鹿、高原牛羊、生态蜜蜂等绿色养殖业,其中:种植业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870元,养殖业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100元。
强化龙头培育,提升产业效益。该县投入资金1.69亿元,重点推进在甘孜州首创的“党支部+专合社+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的“飞地”产业园区扶贫模式,按照“全民受益、共享红利、照顾贫困户”原则,实施“政府产业扶贫基金+对口援建资金”的方式建立蔬菜大棚,贫困村合作社以蔬菜大棚资产入股,企业以技术与管理入股,村民每人持1股(贫困人口持2股),持续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股权量化运行机制。截至目前,建成蔬菜大棚300座,覆盖88个贫困村及83个非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分红900万元,转移就业168人,贫困户户均分红增收800元。
强化对口援建,支持产业发展。该县充分利用各类对口援建帮扶资金发展产业,投入成都锦江区援建资金1.9亿元,实施项目135个;投入省内定点帮扶单位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项目60余个;投入广东省广州市帮扶资金9407万元,实施项目28个。依托成都市锦江区对口援建平台,众筹资金600余万元,创新实施“众筹+飞地+电商”扶贫措施,聘请41名锦江区商界代表人士为贫困村荣誉村长,为产业扶贫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活力。
强化因地制宜,环保扶贫获“双赢”。该县以市场为导向、以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为根本,依托地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创新思维,按照“把脱贫工作视为核心,把节能环保贯彻到底”的发展理念,成立上罗科马乡生物质燃料厂,整合利用全乡五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90万元及县财政支农资金100万元,成功引入炉霍县中天汇能能源有限公司改造生产、研发新型清洁环保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从点亮产业扶贫新趋势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携当地贫困群众收购废弃困山木、倒木、腐木、秸秆、牛粪等,制成新型的清洁环保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该产业各类效益覆盖全乡9个行政村、580户2565人,其中贫困人口158户671人,贫困群众每人持股金额达2235.47元。2019年制粒收购废弃困料直接为当地农户增收360万元,同时通过股权分红,当地贫困群众实现增收14万元。此举有效减少了火灾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完整的生物质原料及畜粪便等废弃物能源化高效利用模式,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完美结合。
黄超 记者 宋志勇
新闻推荐
“不是说正月初七就回来吗?”母亲在视频那头问道。“现在疫情严重,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回家看你们……”国网四川电力(遂...
炉霍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炉霍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