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锦江用“绣花功夫”倾情援藏 ——力争用三年时间,帮助炉霍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成都日报 2017-09-26 02:33 大字

锦江区采用“飞地”模式,为炉霍再扩建10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

对口援建事关区域协调、民族团结与和谐稳定大局,用怎样的绣花功夫推进***攻坚,才能保障对口帮扶藏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成都市锦江区针对对口支援的甘孜州炉霍县具体情况以及贫困原因,充分发挥锦江区资源优势、理念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帮扶的合力,已然探索走出一条适合炉霍县脱贫奔康致富的新路径:

在第一轮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援建基础上,锦江区创新“飞地经济”模式,推进扶贫攻坚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今年,该区又创新引入“众筹”理念,启动实施“格桑花开·锦绣炉霍”携手同行行动,努力探索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协同援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适合炉霍县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新路径。近期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央媒聚焦锦江用绣花功夫实施精准帮扶开展了系列报道,近日,中央统战部《每日汇报》也刊载了锦江区对口帮扶炉霍***工作经验做法。

按照锦江区对口援建工作目标,该区将力争用三年时间,帮助炉霍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力争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引入全新理念 产业扶贫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近年来,根据炉霍县区域社会经济现状与产业发展实际,锦江区积极协助炉霍县深化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和投资项目,走企业经营化道路,逐渐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为促进炉霍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走进位于炉霍县郊区的盛煌农业蔬菜产业园,一串串水果番茄、黄瓜挂在藤蔓上,让人眼花缭乱。

2015年,在锦江区和炉霍县的共同推动下,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炉霍县斯木乡吉绒村建设蔬菜大棚,当年完成投资928.26万元,其中,锦江区投入援建资金300万元,10个温室大棚在这里成功投产。

2016年底,蔬菜产业园区流转土地500亩,累计建成40个蔬菜大棚、1个观光农业大棚,建成了日产量达4000公斤蔬菜的生产基地。大棚规模的扩大,获益的不仅是企业,周围百姓也跟着尝到了甜头——

“当年,基地吸纳了10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人均收入3万余元,流转户通过入股分红、劳务收入和流转收入获得人均4万元的收益。”盛煌农业蔬菜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欣喜地向记者介绍。

“把土地流转出去后,我们又应聘成为企业工人,收入比以前高了好几倍。”正在棚内工作的俄色拉姆说,现在全年的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这让她家中的经济状况大变样。

为了进一步激发炉霍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造血”功能,在新一轮对口援建中,锦江区加大投入力度,拟投入1400万元,继续支持盛煌农业做大做强,截止目前,累计建成蔬菜大棚140个,建立了蔬菜产业园区。

创新“飞地经济”模式 深化产业扶贫层次

蔬菜大棚带来的效应立竿见影,如何将这种带动效应最大化?

目前,炉霍县还有68个贫困村未脱贫摘帽,面对现状,“发展飞地经济、实行产业联姻”的发展思路成为了共识。在新一轮规划中,锦江区注入产业扶持资金4600万元,并协助炉霍县多方引进企业,深化土地流转进程,采用“飞地”模式扩建了10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再一次加快了推动贫困村年内脱贫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炉霍县计划2017年脱贫的48个贫困村,每村2个大棚,入股形成“飞地”,通过土地流转,老百姓每年每亩可获得固定收入500元;土地流转后,转移的劳动力可以通过外出务工再创收;在园区附近的老百姓则可就近就地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每人每天100元。据初步统计,每年园区提供的固定就业岗位140余个,老百姓务工收入每年预计达45万元左右;同时,每年年底将按照全村村民1股,贫困户2股的股权进行分红,为老百姓创收,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飞地经济”模式只是锦江深化产业扶贫的创新之一,为藏区留驻永续发展动力,锦江区还在不断尝试——

根据炉霍县在发展高原生态农业产品等产业方面的优势,锦江区支援炉霍县开展了产品包装、宣传、营销。目前,通过知名电商包装营销,将本地仅卖每斤5元的果蔬提升为每斤20元的销售业绩,实现价格翻番的华丽转身。

锦江区引进社会资金,成立了四川雪域圣洁贸易有限公司,从原料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和产品研发和对外宣传等环节,提供“一条龙”式的扶持服务。目前,炉霍雪域俄色系列产品在成都开设了一批专营店,并成功进入了多家大中型超市,部分商业区还免费提供大型电子广告屏,帮助该企业进行推广和宣传。

本报记者 陈方耀/文 图由谢平扬提供

新闻推荐

《星光大道》甘孜选拔赛圆满收官

(上接第一版)决赛分为分组淘汰赛、才艺比拼和复活赛三个环节,比赛在原生态炉霍山歌《色吉勒》中拉开序幕,《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牧羊姑娘》等一首首天籁之音动人心弦,选手们尽情张扬个性,焕发梦想风...

炉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炉霍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