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农为主 农旅结合 炉霍:打造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新格局

甘孜日报 2017-09-20 01:31 大字

风景如画的旅游新村。村民在蔬菜大棚里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炉霍县切实把抓党建引领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县委整体规划,乡(镇)党委全面布局,贫困村第一书记牵头,结对机关支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协调实施,开创党建引领脱贫“四种模式”,全力打造炉霍“一乡一景、一村一品”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产业新格局。

■炉宣

联合支部引领“园区+基地+合作社”模式

炉霍县通过“党支部+园区+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针对全县贫困村资源贫瘠、土地分散的劣势,大胆开展“飞地”产业扶贫模式尝试。2016年,在斯木镇成功实现土地流转500亩,整合资金1200万元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42个,解决剩余劳动力40名,为老百姓带来劳务收入近12万元。

今年,建立炉霍县吉绒村“飞地”产业园区,整合资金4000万元,新建大棚100个,将48个贫困村纳入“飞地”产业扶贫项目,预计实现分红收入28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7.6万元,391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余元。同时,成立“飞地”园区联合党支部,制定联合支部运行规则,通过对园区所覆盖村的群众开展思想教育、协调矛盾纠纷、参与基地建设、统筹劳务用工、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等,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提档,内部运转顺畅规范,群众思想切实转变,脱贫奔康成效显著,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目前,园区已建设成为炉霍县共产党员教育基地、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农牧民夜校”示范中心校。

党委引领“支部+合作社+党员”模式

在土地资源集中,气候较好的农区,集中打造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如炉霍“东大门”仁达乡,乡党委牵头打造精准脱贫“红瓦多”品牌,成立红瓦多综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致力黑木耳、红枸杞等种植。党员率先参与成立红瓦多艺术团,发展红瓦多系列乡村旅游。

在放牧养殖经验丰富、草场资源富足的牧区,开展特色牧畜产品养殖。如卡娘乡,乡党委引领,支部带头,成立了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打破传统观念实施了藏香猪、绵羊、奶牛养殖等产业项目,并成功出栏销售,打破了牧区“不杀生”“不出栏”的现状。今年,该乡扩大养殖规模,合作社集中养殖藏香猪、绵羊、奶牛等350余头,预计实现经济收入41.4万余元。

党支部引领“公司+合作社+党员”模式

支部牵线,引进外来公司。党支部引进江油松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130亩,实施虾拉沱“食用百合花基地”建设,党员示范建立民居接待等新经济增长点,把增收致富渠道从以农为主向农旅并进延伸。今年,基地将实现劳务收入96万余元,人均增收1600余元。

依靠本土企业,与炉霍“贡金俄玛乳制品公司”合作,采取“支部书记带头、党支部带领”的方式,大力发展牦牛乳制品生产,其酸奶等产品已销往甘孜、康定等地,2016年以来实现经济增收42万余元。

党支部引领“外企+合作社+农户”模式

以党建促发展,县委紧抓有机食品和原生态食品发展契机,将泥巴乡作为外来企业引进试点乡。2016年,建立的“泥曲”品牌黑青稞农副产品基地,通过产销黑青稞月饼、黑青稞酥糖等,实现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

今年,成立“高原特色产品加工合作社”,大力发展黑虎掌野生食用菌购销。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主动带头参与黑虎掌野生食用菌的收购、加工等。目前,合作社取得韩国等公司订单50吨(已完成订单5吨),预计实现经济收益280万元。

新闻推荐

炉霍整改一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洛绒呷瓦记者杨琦)今年以来,结合省级环保督察要求,炉霍县压实责任,拧紧发条,切实整改了一大批久拖不决的环境问题,群众拍手称快。今年3月,针对省环保督察时发现的全县越权审批项目、...

炉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炉霍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