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雪域守护13年 农牧民眼里“最放心的好门巴”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8-23 06:03 大字

工作中的谭晓琴(左一)。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在摄影家眼中,这里是一座海拔3000多米,拥有独特风景的雪域之乡。但是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上的农牧民来说,这里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连续几天都出不去。条件简陋、生活艰苦,让许多乡医对这里望而却步。

然而,有这样一名默默无闻的80后乡村医生,驻扎藏乡13年,即使是身患癌症,也不忘用生命守护这里的2000余名质朴的百姓。她就是今年8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及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也是藏族老百姓眼中的“最放心的好门巴”(“门巴”藏语为医生)谭晓琴。

她大学毕业后返乡当医生

谈及自己的从医梦想,谭晓琴说深受父亲的影响。“我爸爸就是咱们当地退休下来的老医生。小时候,他下班回家了,还有不少人来到家里找我爸爸看病。”藏区地广人稀,过去医生又很少,藏民们看一次病很不容易。谭晓琴说,或许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心里就埋下了跟父亲一样的行医梦。

谭晓琴,是一个活泼爱笑的藏族女孩。1983年,她出生在甘孜州炉霍县农牧区一个普通藏族家庭。

2004年6月,谭晓琴从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放弃可留在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炉霍县斯木乡卫生院当了一名医生。几年后,谭晓琴的弟弟也走上从医之路。

大学毕业进入乡卫生院工作后,谭晓琴从最基层的医生做起。她不是一个只坐在卫生院治病的医生,在海拔3000多米的农区、牧场里,常常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其实,刚开始,农牧民们看到这么年轻瘦小的女医生,心里是有些不太相信她的医术。然而,谭晓琴的用心态度与专业能力让越来越多的藏区老百姓信服。她最终从最初老乡们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藏语医生)”成长为“最放心的好门巴”。

她从死神手里夺回新生命

在乡镇卫生院看病,并非只是量量血压、开个药这些普通门诊,也有人命关天的紧急情况。

以前,当地藏族群众还不是很接受住院分娩,不管卫生部门如何做工作,始终还有个别家庭“宁愿把孩子生在牛圈里,不愿生在医院里”。

2009年的一天,谭医生接到急救电话:一名妇女难产,生命垂危。赶到病人家里时,产妇已经虚脱,几近昏迷。谭医生立即和同事进行接生,由于长时间重度缺氧,好不容易出生的孩子全身发紫,没有心跳和呼吸,产妇家人抱起孩子用手掌拍打屁股,孩子却毫无反应。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孩子已经死亡,准备放弃救治的时候,谭医生在哭喊声中抢过孩子,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经过紧张的抢救,奇迹发生了,孩子清脆的啼哭声响彻藏家小院,原本已在念经祷告的产妇一家人从惊诧中反应过来,无数的“卡卓”(藏语感谢)怎么也说不完……

高原的春天来得特别迟。2010年4月12日,谭医生冒着严寒到一户正修房子、临时住在帐篷中的农户家接生,经过紧张的分娩,孩子顺利出生了,正做着产后护理的谭医生突然感到严重眩晕,原来家属怕母子受凉,密闭的帐篷里生着烧炭的炉子和火盆,“不好,一氧化炭中毒!”谭晓琴赶紧叫家属敞开帐篷通风换气,自己摇摇晃晃将炭炉提到帐篷外后,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自此以后,谭医生身体大不如前,免疫力下降,经常病痛不断。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发着高烧的谭医生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刚让同事给自己扎上针输上液,一伙人扶着一个满头是血的人走进卫生院。经检查后确认是头皮破裂伤,谭医生马上安排院里医生清创缝合,自己挂着输液瓶在一旁指导。由于实施手术的医生经验不足,多次尝试都未找到破裂的血管止血。见此情景,谭医生果断抽掉自己的输液管,亲自对伤者进行处理。忙完之后,谭医生全身冒冷汗,病情恶化,很多天无法下床。

谭晓琴病情稍微稳定后,到了宜木乡章达村,这里有一个19岁小伙子的病情让她放心不下。这是一名因驾驶拖拉机发生事故而伤了脊柱,导致高位截瘫,长期卧床在家的少年,由于护理条件不好,身上长褥疮、流脓水,痛苦不堪。家属到处找医生,因为治疗褥疮又脏又臭,而且没什么报酬,医生都不愿去。谭晓琴主动上门定期给病人清理疮口、换药,尽管戴着口罩,但浓烈的恶臭依然熏得她每次处理完都会到厕所呕吐。

她是农牧民眼中的最美守护者

2010年9月,年仅27岁的谭晓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罹患肺癌。消息传开,善良的当地村民挂念谭晓琴的病情,自发地为她祈福平安。几年时间里,谭晓琴先后在省医院、华西等多家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及化疗,近几年,由于病情发展及长期服药,出现气管压迫、右下肺不张、免疫力下降等情况,每季度到省级医院接受一次复查,然后带药回家治疗。

查出肺癌后,谭医生辞去了卫生院的职务,卫生局批准她请假安心治病休养,但她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职业,在接受系统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后,谭晓琴主动请求回卫生院工作。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从家里到卫生院上班。

“我们放心的好‘门巴\’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每天到卫生院找谭医生看病的络绎不绝,下班或节假日在家休息时间里,不少村民也找上门来看病。谭晓琴母亲放心不下,只好每天陪着到卫生院为她煎药做饭,成了晓琴的“贴身保镖”和“保姆”。考虑到谭医生的病情,同事们处处关心她,不让她过度劳累,但她每每拒绝同事们的好意,她常说:“我也是一个病人,病人相信我,我只想更多地帮助他们。”

去年5月劳动节有3天假期,晓琴找到院长,要求值班,她说:“我把假存起来下次到成都复查时用。”这时候,她仍以一个普通的职工看待自己,不要求特殊对待,她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最需要关心照顾的重病人。

新闻推荐

甘孜州各地加力整治城乡环境

本报讯(州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今年,是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自全州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和城乡提升电视电话会后,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广泛宣传引导,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炉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炉霍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