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 筑牢信仰之基 “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红色泸定巡礼
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凉山日报买锐航拍参观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参观泸定桥宣誓讲座现场板板桥农家乐实景剧《飞夺泸定桥》樱桃■记者张黄荣张波文/图
红色泸定春意盎然,纪念碑前庄严肃穆,二十二勇士“矗立”两旁……4月16日,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正式开班,同时,“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启动。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甘孜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共同主办,甘孜州委宣传部,泸定县委、县政府,甘孜日报社等共同承办。
蜀山苍苍,泸水泱泱,缅怀先烈,筑梦未来。活动仪式上,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省内21个市(州)和昌都、迪庆、玉树、果洛、甘南等市(州)的党报记者,红军后代、川藏线老兵、道德模范等共200余人徐徐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广场,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举拳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洗礼,强化党性修养。
“坚定信仰、甘为先锋、敢于牺牲、飞夺天险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都要传承弘扬,同时这两项活动也是甘孜州宣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载体。”甘孜州委常委、副州长李一昕表示,将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开班和“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两项活动同时启动,正是为了聚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脱贫”“同奔康”的工作目标的需求。
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期培训班持续到4月18日,课程包括到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现场体验实地学习,到甘孜州博物馆参观等,同期“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也在沿途采访,学员和媒体记者们共同感受了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了甘孜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共同感受甘孜藏区“换了人间”,共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而作为此次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在启动后将贯穿全年。
“这项活动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将整合驻州部队、企业、文明单位以及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和资源,统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等工作。”甘孜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工作目标是把川藏线建设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线、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稳定线、汇萃多样自然人文景观的风景线、展示干群特有精神风貌的文明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线。
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聆听第一堂党课
4月16日,开国少将王耀南将军之子,中宣部宣讲团成员王太和来到甘孜州泸定县,为由电子科技大学教职工和省内外25家市(州)党报负责人组成的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作了专题讲座。
“长征开始时,父亲便带着工兵营架设了长征路上第一桥!在飞夺泸定桥的战役中,父亲负责指挥工兵连铺桥板,他到附近村子里向群众借来门板,把两端锯出凹口后,再用绳索固定。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着红军主力就是从这样的桥板上通过的。”讲座中,王太和老师将有着“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的王耀南将军在长征时的事迹娓娓道来,深刻诠释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领悟到伟大的长征精神。
“聆听了王太和老师的讲座后,我从中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将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参训学员李文远由衷感慨,“对照红军当年革命时期党性这面‘镜子’,让我们深刻思考向革命先辈学什么,自觉清扫精神‘灰尘’,增强了教学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学员强桂则表示:“第一堂课便让我们体验到了红色泸定桥学院强大的‘红色基因’,红色教育震撼力、感染力强,教学思路有特色、有亮点,可看可学,很受教育、深受洗礼。”
大渡河畔樱桃红村民笑容甜
四月的泸定大渡河畔,一片生机盎然。4月16日下午,“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泸定县杵坭乡,参观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生态文明、乡风文明等工作成效。
在杵坭乡杵坭村“幸福桃园”,一颗颗樱桃铆足了劲涨红了脸从绿叶下探出头,惹得人垂涎欲滴。游客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沿途两边的红樱桃随手可摘,摘一颗尝一尝,酸酸甜甜,让人感受到收获的芬芳。
杵坭村板板桥农家乐门前,老板邓安美正在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谈起一家人的致富之路,邓安美打开了话匣子:“我以前是一名餐饮服务员,哪家农家乐需要帮手,我就去哪里打工,流动性强,一年除去开销,也剩不了几个钱。”2017年,随着当地政府的宣传、推广,村里“幸福桃源”的名气渐涨,游客渐渐多了起来,邓安美也想利用自家场地,改造一个农家乐。
邓安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投资5万余元,将自家的两层楼住房改装成农家乐,楼下餐厅,楼上品茗,并精心打造了5亩果园,让茶楼掩映在果园中间,品茶采摘、悠然自得。“品味正宗的农家小菜,探访优美的自然风光……”正如邓安美的手机铃声所介绍,她的板板桥农家乐环境雅致,十分适合休闲度假游,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我们起步晚,但是得益于甘孜州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战略,这片土地成为了我们的希望之地、幸福之地,小小的红樱桃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邓安美告诉记者,去年,除去开销,她的农家乐净利润达到10余万元。如今,她正在为迎接泸定县第九届红樱桃节做准备,期待再一次赚个盆满钵满。
据介绍,在杵坭村,还有36户村民跟邓安美一样吃上了“旅游饭”。这些农家乐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多万元。
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介绍说,围绕打造“成都后花园”的大目标,杵坭乡立足自身特色,秉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布局,瞄准“果盘子、肉坛子、菜篮子、老房子、庭院子”,“以幸福桃源”为模板,做大做强乡域特色经济,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全域化得到体现,率先成为泸定县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镇。
实景剧《飞夺泸定桥》再现烽火岁月
“跑完240里,拿下泸定桥!”“跑完240里,拿下泸定桥!”……4月16日晚,“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剧场,共同观看四川藏区第一台革命题材实景剧——《飞夺泸定桥》,走进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甘孜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据悉,为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地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标志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泸定县结合文化振兴工程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布局,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成立了泸定县红飘带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飞夺泸定桥》实景剧编排工作,今年2月正式排练完成。
记者看到,《飞夺泸定桥》用艺术的形式再现当年红军将士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最终成功占领泸定桥,仿若情景再现,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演出现场,很多观众与演员齐声呐喊:“跑完240里,拿下泸定桥。”亲身感受红军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
“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这便是实景剧《飞夺泸定桥》的创意缘起。”据介绍,该剧的创作过程异常艰辛,剧组成员自始至终被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激情所包围,不停歇地思索、不间断地尝试,同时也一再地被震撼,为红军将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该剧经过数次修改才最终成型。
“川藏第一桥”雄姿令人震撼
雪山与桥面相得益彰,致富与奔康照进现实。4月17日,“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实地体验,了解因建设技术难度被誉为“川藏第一桥”背后的故事,感受天堑变通途为甘孜藏区群众带来的巨变。
从泸定高速入口进入雅康高速,穿过泸定隧道,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随即映入眼帘,站在桥上,风呼啸而过,黑色的桥面、鲜红的桥身,十分大气,桥下是绿色奔涌的大渡河,桥上云雾弥漫,周边是圣洁的雪山和湛蓝的天空,壮观气派的大桥和周围美丽的山水画卷浑然一体,又相得益彰,给人强烈的震撼。
“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是一座建立在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带、复杂风场和温场环境下的超大跨径悬索桥,是雅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核心组成部分。”在观景台旁,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讲解员廖一静向大家介绍说,大桥长1400米、主跨1100米,通过技术创新,用436根吊锁、582554套螺栓,双向4车道绘就了藏区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康的蓝图。
廖一静说,该桥还取得了8个自主创新,实现了两个第一:悬索桥主跨1100米,川藏第一;雅安岸隧道式锚碇长159米,世界第一,而该桥混凝土浇筑量比世界第三的广州塔多了近一倍;使用的钢材,比鸟巢还多2万吨。使用的索股和缠线长达6万公里,可绕地球1.5圈。
而由四川交投投资建设的雅康高速全长135公里,是穿越芦山和康定地震灾区的生命大通道、进入藏区的经济大动脉,为甘孜藏区打破天堑大渡河制约、连通四川经济腹地注入交通动力,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民生大通道。
“有了这条公路,也有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今年63岁的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一组村民王春全的家,就在泸定大渡河特大桥不远处,对于雅康高速的建成,他有着深切的感受。王春全说,他们全村都以蔬菜种植为主,他也种了4亩菠菜和花菜,以前运到成都、康定等地十分困难,运输时间长、成本高,运到后蔬菜也不新鲜了,卖不上好价钱。现如今,运输时间节约了一半,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收入也翻了倍,现在他光种菜就能收入3万元,生活得到极大改观。
新闻推荐
礼赞祖国 为爱攀登 雪山顶上响起《五星红旗》 2019“为爱攀登”队伍顺利登顶贡嘎山二层峰
2019“为爱攀登”队伍顺利登顶贡嘎山二层峰﹃为爱攀登﹄队伍顺利登顶贡嘎山二层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雪摄影陈...
泸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