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毕其一生 守在方寸讲台 引领学生走向星辰大海 诗与远方

成都商报 2018-09-10 02:00 大字

感谢他们,用知识与关怀,传授学识,解疑答惑;

感谢他们,用操守与品德,以身为正,初心不改;

感谢他们,用责任与道义,为学生打开世界,也为城市留下风雅。

生命里总有一些值得谨记的提醒。

去年夏天,正值毕业,也结束了一份感情,又是失恋又是失业,如同风筝断线,迷失方向,毫无目的跌来撞去。好不容易辗转找到一份工作,临成又被无故换掉。多重打击之下,意懒心灰,整个人越来越没有精力去尝试做好那些不见回报的琐事。

在就快被生命的一只只小蚂蚁啮空噬溃之际,恨铁不成钢的W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告诫道:“不要思前想后,社会即是如此,哪里也不会更好,勇敢投入生活的洪流,做更多的事,见更多的人,是最重要的。积累一事,事事可积累,心不定时,什么都是借口。”

难道还未与磨难正式贴身肉搏之前,就做起懦夫告饶吗?仿佛当头吃了一棍,如梦初醒,得以明白,做不了大事的时候,先做好每一件小事,以生活本身为生活积累。W老师就是这样只用了一句提醒,就帮我吹散眼前的迷雾,让我生出直面磨难的勇气。

生命里总有一些值得牢记的肯定。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年轻人如果是个盲人,他可能几乎只有做按摩一条出路。成都市盲聋哑学校(今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盲人学生吴军,就曾因为梦想成为一名播音主持人,被人嘲笑异想天开——盲人怎么可能当播音主持人呢?

在他自我怀疑之际,学校的常江源老师却鼓励他:“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那几年里,每次班级和学校搞活动,常老师都推荐吴军当主持人;课余时间,又鼓励他跟随广播节目里的主持人朗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以后,吴军果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成都人民广播电台《风雨人生》栏目的主持人,成为四川首个当上电台主持人的盲人学生。

常江源老师用一个肯定,帮助吴军捍卫梦想,实现梦想。少有人知的是,从1988年至今,常老师已经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坚守了整整三十年,通过盲文教学,通过鼓励与肯定,帮助500多名盲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梦想的桥梁。

生命里总有一些值得铭记的决定。

18年前,成都石室联中化学老师胡忠,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于是心生支教念头。可是妻子怎么办?才八个月大的女儿怎么办?实地考察以后,胡忠被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了,决心辞去教职,告别妻女,奔赴藏区支教。此后,胡忠拿着每月300元的生活费,开始了照顾学校143名学生的支教生涯。而在丈夫的召唤下,2003年,妻子谢晓君同样辞去教职,抱着3岁的女儿来到西康福利学校支教。一家人在此一待就是十几年。

胡忠和谢晓君夫妇,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一点一滴地化作关爱,十数年如一日,用书本,用知识,用守护,陪伴孩子们长大成人,让大山里的他们知道,在以自己双脚为半径的日常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世界。

……

W老师、常老师,以及胡老师、谢老师,较之众星拱辰的明星大咖,这些身边的师长,不过是这座城市里最普通的一员。他们是寻常巷陌里的一盏昏黄路灯,是寂寂荒野中的一囊微芒萤火,虽不可与日月争辉,却屹立于猎猎风中,用单薄的身躯,在暗夜里化作点点光亮。

他们用发自喉结的一句一句,用讲台上的一步一步,用书本上的一行一行,如同夜空里的北斗,如同海岸线上的灯塔,成为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一句提醒,一次肯定,一个决定,与指点江山的崇论闳议相比,不过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千万万普通师长的点滴付出,才共同汇成了城市教育发展的滔滔江流。(沈兴超)

新闻推荐

交警保畅赢点赞

甘孜日报讯“康定东关拉姆林则卡酒店附近发生交通事故,请你们马上到位进行紧急处置,查明事故原因,疏导交通,确保交通顺畅。”...

康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