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 却是甘于付出他们是一群最美的人

成都日报 2019-11-12 03:02 大字

赖泉江

郭永佳

李叶

曾情

扎西旺堆

闫安安

缪元颖

有这样一群人,称呼他们时也带着一个“警”字,但对于他们的关注却始终不够。此次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公安机关“三美”,除了将目光投向“最美警察”以外,还设置了“最美辅警”和“最美警属”的评选。

辅警和警属,作为和民警一样奋斗在一线的团体,始终在民警背后默默支持工作。这一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在本次全省公安机关的评选活动中,成都公安队伍里有4名辅警和3名警属参与其中。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和了解。

他们 和民警一样英勇无畏

缪元颖 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侦署辅警

博士后辅警

用专业技术还原案件真相

在高新区公安分局,“缪博士”无人不知。他早在2011年就取得了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是全分局辅警队伍中的学霸级人物。

2018年4月,高新区公安分局以引进专家型人才方式,聘用缪元颖到DNA室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使整个分局的办案效率得到提高。“对我个人而言,能加入警队,为公安工作贡献力量,也算实现了人生愿望!”缪元颖说。

在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侦署,有一个特别的“缪元颖博士工作室”,这是分局去年引进缪元颖后,专门为其量身打造的,可以说是整个警队里的科技重地。

自进入高新分局DNA室以来,缪元颖发挥自身专长,体现出了高超的检案能力,在多起大要案件的DNA检验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在他的牵头下,分局还完善了DNA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DNA实验室物证的提取、检验方法,增加配备了多种不同功能的DNA检验试剂盒,扩大了高新分局法医物证检验范围,提升了检验能力。

作为高学历人才,“传帮带”也是缪元颖的一项重要任务。到分局一年多以来,他把自己在法医物证检验领域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还在分局刑侦署技术大队做了题为“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的授课。经过他的培训,现勘人员的现场生物检材提取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缪元颖高超的检案能力获得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多个周边地区甚至省外的兄弟单位也都慕名前来寻求技术支持。

自加入高新区公安分局DNA实验室工作以来,缪元颖共检材近1500件,参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10余起。很多看似复杂的案情,经过缪元颖的检验和分析,都变得条理清晰、证据充分。

法医物证检验工作艰辛,但在缪元颖眼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捍卫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扎西旺堆 武侯区公安分局浆洗街派出所辅警

从小受到家庭熏陶

藏族小伙儿完成“平安”誓言

回忆起自己为何要选择辅警这份职业,来自武侯区公安分局浆洗街派出所的辅警藏族小伙儿扎西旺堆脸上浮起一抹笑容,“我的伯伯和姐姐都是警察,负责保护辖区的平安,很帅气!所以我也希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扎西旺堆来自甘孜州九龙县,别看他年纪不大,但今年已经是他担任辅警的第四个年头了。对于扎西旺堆来说,“平安”两个字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小时候,身着警服的伯伯对于他来说就是“平安”,看着伯伯心里就觉得安全踏实。之后姐姐也跟随伯伯的脚步从警,对于这一身警服和这一份负责护卫平安的工作,扎西旺堆也有了憧憬和向往。后来,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辅警,进入武侯区公安分局浆洗街派出所,终于也如愿成了护卫平安的一员。

巡逻、值守、为群众提供帮助,对于扎西旺堆而言,辅警的工作新鲜又具有挑战性。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天深夜和两名小偷的“狭路相逢”。

那晚,扎西旺堆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看到有两名男子悄悄尾随一名中年妇女,眼睛直盯着妇女身上所背的挎包。“肯定是要偷东西!”他一边观察一边小心判断,因为紧张手里还死死攥着自己的辅警证件。发现两名男子就要动手,扎西旺堆急忙快步跑上前,一边还大喊:“抓贼,不准动!”被他这一吼吓到了的小偷转身看了他一眼后跑远了,被不远处正在巡逻执勤的民警擒获。小偷没有得手,中年妇女连连对扎西旺堆表示感谢。听着一句句谢谢,刚刚还发抖的手终于停止抖动,成就感和喜悦涌上心头,这名刚上任不久的辅警小伙儿脸上露出了笑容。

2017年,因为表现优异,扎西旺堆获得了2017感动武侯十大人物的殊荣。穿着辅警制服站在大家面前时,他有些紧张和害羞,和平时那个英勇无畏的辅警小伙儿好似两个人。“我是浆洗街派出所一名普通的辅警,原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站到台前。自从穿上这身警服,我就觉得自己有无穷的力量!”

李叶 交警二分局五大队辅警

休假回家遇洪水

蹚水十几个小时救出20余人

李叶是交警二分局五大队的一位辅警,2018年7月,一场强降雨袭来,新都区新繁镇龙安社区受灾严重,多名群众被困。面对灾情,正在家中休假的李叶给自己下达了抢险救灾任务,冲在救援第一线。蹚水十几个小时,他先后救出老人、孕妇、儿童20多人。“我是交警,也是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我熟悉社区情况,我肯定要参加救援。”李叶对记者说。

7月11日早上7:00,习惯早起的李叶推开窗,发现楼下已经成了一片“泽国”,连续几日的暴雨造成他家所在的新都区新繁镇龙安社区积水严重,最深处积水已漫过脖子。

看到雨势越来越大,街道的积水也在迅速上涨,李叶连忙劝阻仍准备下楼去搬家具的人。李叶站在高处发现,靠近清水河边的那面废弃围墙严重影响到了街道积水的泄洪,于是他叫上了几个自己的邻居,拿起榔头就下了水朝河边探去,在大家的努力下,“拦水墙”被推倒,内涝情况得到一定情况的缓解。

“小区有多人被困,情况非常危险!”一个更让人揪心的消息传来,这个小区距李叶的家仅有几百米,当他和消防官兵一起赶到时,眼前的一幕让人吃惊,早已看不到道路的影子,水深齐胸,水流湍急,中间还夹杂着树枝等杂物,因为不熟悉情况,一时间大家都不敢上前。

“我去!”李叶站了出来,他是本地人,比较熟悉情况。“水快到了脖子,水势很急。”李叶说,看不清脚底的情况,几次他都差点被冲倒,在洪水中艰难地走了十几分钟,最终探出了一条路,消防队员在探明的这条线路上架起了绳子。

一分钟也不敢耽误,营救立即开始。救援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李叶一个人就背出了10多个人。在吃了几根煮玉米后,他又开始守点,负责安全,一直坚持到晚上10点。

在救援中,他穿上了成都交警配发的“小黄人”雨衣,如果不是“眼尖”的同事在央视的新闻报道中看到了李叶的身影,也许他主动担当,参加抗洪救援的事迹永远都没人知道。

赖泉江 青白江区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辅警

从军装到警服

他的青春始终与制服相伴

从军营到警营,从军装到警服,赖泉江31年的人生和制服有着不解的情缘。无论所在的单位和身上的制服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那份热情、认真。也正是凭借着这份热情和认真,赖泉江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肯定和嘉奖。

2007年,赖泉江入伍。刚进部队时,他的身体素质并不突出,在一些日常训练项目上常常落后于其他战友,但他并不服输,早晚加练5公里越野跑,训练肌肉力量等。半年时间后,赖泉江就成为了各项成绩突出的“尖兵”。

2015年,退伍后的赖泉江加入了青白江区分局特(巡)警大队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辅警。从军营军人到警营辅警,身份的转变初期自然会有些不适应,赖泉江又把自己不服输的劲头给拿了出来,入警4年从一名警营“菜鸟”成长为了特(巡)警大队辅警队伍里街面巡防、设卡盘查、便衣捕现的业务标兵和能手。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进入警队后,赖泉江除了每天的例行训练外还特意给自己开“小灶”,每天多进步一点,凡事多坚持一些,成为了他的“必修课”。

2018年7月,盛夏的雨总是来得特别急且猛。一次暴雨之后,青白江辖区内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11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面对突发情况,赖泉江和同事们一起迅速投入了防汛抢险工作中。靠着一双筒靴、一件雨衣和一件救生衣,赖泉江不停往返于城厢镇的十五里村。有老年人需要转移,他和同事一起背着老年人转移到安全地点;遇到水深的地方,他和同事一起划着皮划艇涉水转移群众和物资;遇到水流急的地方,他和同事手拉手形成一道“水中长城”……

在从警路上,赖泉江将身上的警服穿出精彩,将军营的传统进行传承,“很庆幸,我的青春始终有制服相伴。”

她们 是民警身后坚强的后盾

闫安安 成都市公安局信息通信处应急通信科副科长郑伟之妻

支持丈夫的工作

为身为一名警嫂而感到光荣

“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一半都要归功于她!”说起自己的老婆时,成都市公安局信息通信处应急通信科副科长郑伟无比自豪。在他看来,这些年来是老婆的支持和奉献,给予他强大的动力,让他在工作上能够突破进取,没有后顾之忧。

郑伟的妻子闫安安,是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古筝老师,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多才多艺。尽管丈夫工作辛苦,但她从不抱怨,“既然选择了他,就要支持他,这是我身为妻子的责任。”闫安安说。

众所周知,因为工作繁忙,身为警察有时候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郑伟也不例外。2013年芦山地震时,郑伟参与抢险救援,缺席了闫安安的毕业独奏音乐会;2016年郑伟参与安保任务,缺席了妻子的孕期产检;2017年九寨沟地震,郑伟奔赴抗震救灾前线,无法照顾孩子;去年6月,他又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因为丈夫工作繁忙,家庭的重担落到了闫安安身上。孩子发烧了,她没有告诉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开药;孩子想爸爸了,她就安慰孩子,说爸爸在抓坏人,抓完坏人就回家;孩子该上幼儿园了,她准备书包,在孩子的衣服上绣上名字,每天准时接送……虽然辛苦,但闫安安从不抱怨,还经常鼓励郑伟安心工作,对他说:“放心,家里有我!你保重身体干好组织交付的工作。”

身为一名好妻子的同时,闫安安还是一名好老师,她在古筝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培养出不少优异人才,是学生们眼中耐心细致、温柔漂亮的“美女老师”。近年来,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她还参加了上百场演出,为传承弘扬古筝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闫安安的支持下,郑伟这些年来工作成绩突出。看着丈夫在事业上不断进取,闫安安也发自内心地为丈夫感到高兴,“身为一名警嫂,虽然辛苦,我也觉得十分光荣!”

曾情 交警六分局民警罗斌之妻

丈夫远在凉山扶贫

她不顾自身伤病

扛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交警保障着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在他们背后,是无数警嫂们的坚强支持和辛勤付出。成都交警六分局民警罗斌的妻子曾情就是这样一位警嫂。

丈夫罗斌是交警六分局二大队的业务骨干,也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加班加点地工作于他是“家常便饭”,经常一身灰土、一身疲惫回家。每当此时,她总是心疼地帮他换洗脏衣服,热好水、温好饭,让他早早休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双方父母、亲戚的一切琐事都由她承担。

新婚不久,罗斌主动请缨到凉山州甘洛县开展为期3年的扶贫工作。妻子曾情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是默默为丈夫罗斌收拾好行李,叮嘱他在外地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当罗斌身在凉山的时候,他的母亲被确诊为直肠癌,为了不让丈夫罗斌分心,安心在凉山工作,曾情瘦弱的身板扛起了重担,陪婆婆看病、化疗。工作一忙完,就立马赶到医院悉心照料,陪同婆婆说说话、宽宽心,让老人在病痛之时尽量少想儿子,以免让儿子分心而影响工作。长期医院单位两头跑、两头忙,让曾情原本就瘦小的身板又小了一大圈,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就瘦了10多斤。

在儿媳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治疗过程进行得很顺利。由于忙着照料婆婆,曾情却耽误了自己颈髓病的治疗。一天晚上,曾情在忙完家务后,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家,被送往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的颈髓损伤已十分严重,必须马上住院接受治疗。原来,曾情在罗斌刚去援凉之时就查出颈髓损伤,医生早就建议她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丈夫远在外地,年迈的公婆她放心不下,她一直都没有进行治疗,之前几次突然晕倒她都默不作声,没有将病情告诉任何人。

这次住院治疗,病情刚一好转她就出院了,没有依照医生的叮嘱卧床一周静养,反而忍着还未完全恢复的颈髓疼痛,又开始忙活起家务,忙着照料起公婆来,任凭公公婆婆怎么说也不行。因为她不想让丈夫操心家里的事,希望丈夫能够放心。

“当一名警嫂,就要全力支持公安工作。”她说,多一份辛劳、多一份坚强、多一份担当、多一份奉献,这就是我们警嫂。

郭永佳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警务技术三级主管邓宏博之妻

尊重和理解这份工作

希望他每一次出警

都能平安归来

郭永佳和丈夫邓宏博相识相恋于学生时代,在经过了10年爱情长跑后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如今,郭永佳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主管检验师。或许是因为两人的职业都有着救死扶伤、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帮助的共同之处,对于常年需要加班备勤,鲜少照顾家庭的警察丈夫,郭永佳总是能更加地尊重和理解。“本来‘警属’这个称号相比于骄傲和荣誉,更多的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

两人结婚3周年纪念日时,邓宏博早早买好了鲜花和电影票,想和妻子一起过一个“二人世界”。刚走进电影院,邓宏博的手机就响了起来。看着丈夫对着电话紧张的表情,郭永佳明白一定是工作。“你快走吧,电影我自己看,回来再给你说演了些啥,别太羡慕我哦!”为了不让丈夫为难,郭永佳笑着打趣道,一直忍着在邓宏博离开后才自己悄悄抹了把眼泪。

和其他千千万万的警属一样,对于丈夫的工作,郭永佳总是带着敬意,也带着担心。邓宏博在警队内的工作和排爆有关,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一次挑战。郭永佳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再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好像怎么都说不够。

每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担任主排爆手所出的那次警,邓宏博都依然像回到现场一般兴奋和激动,那一次对爆炸物的成功转移和处置,成为邓宏博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出警。看着丈夫邓宏博每每谈起第一次涉爆出警的过程,脸上扬起的自信与自豪,郭永佳脸上也总是挂着笑容,为有一个尽忠职守、技术过硬的特警丈夫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说起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郭永佳的话语分外朴实,“希望他每一次出警都能保护好大家,然后和战友一起平安回来,也希望我们的小家快乐幸福。”

本报记者 李旻 杨甦 何良 图片均由成都公安提供

新闻推荐

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享幸福新生活

邻里相亲、兄弟相睦,各民族间团结友爱……这种古往今来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现今正在甘孜州九龙县踏卡乡耳朵村上演。耳朵...

九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