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无人区 与高原缺氧为伴80后汉子在川藏两地建起输电“天路”

华西都市报 2019-11-03 02:43 大字

闯入无人区 与高原缺氧为伴 在冰雪中前往建设点。

覃春来

不管是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8线由川入藏,还是通过雅西高速前往西昌、攀枝花,途中总能见到一道道震撼的风景线——矗立在雪域高原上与崇山峻岭间的输电“天路”。

9年前,大学毕业的覃春来来到雅安泥巴山上,加入电网建设队伍。这些年,他从盆地到藏区,在无人区生活工作过数月,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埋头搞建设,目睹了偏远山区用上电,也见证了四川电网走出盆地与全国多地紧紧相联。

入泥巴山无人区

与泥泞、冰雪为伴

截至2019年9月,四川三大特高压直流线路,已累计向上海、江苏、浙江输送电量6669亿千瓦时,相当于韩国或德国一年的发电总量。近年来,四川越来越多的水电等清洁能源,通过一条条架设在群山之间的输电“天路”,源源不断地送到全国多地。

“我参与建设的第一条输电工程,就是运送水电。”11月初,途经雅西高速泥巴山段时,今年32岁的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建设者覃春来,回想起他9年前参加的第一个建设项目——途经此处的500千伏石雅线。

该工程全长42.8千米,有200多基铁塔,是甘孜州九龙县和雅安市等地水电外送的重要通道。该线穿越泥巴山重冰区,此地冰雪期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底,是名副其实的“林海雪原”。

“2010年参加建设时,很多地方还是无人区。”他说,在泥巴山上常常一待就是数月,这里的天气是出了名的变化难测,“可能早上还有太阳,但没到中午就下起了大雨。”

覃春来说,山上除了泥泞和冰雪外,在夏天还得防蚊虫、蚂蝗,由于当时工期比较紧,这条通道的建设十分重要,“通道尽快建成,可以让甘孜、雅安的水电得以输送出去,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地方和用电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长远意义。”

川藏两地建天路

见证运输方式变化

泥巴山的建设岁月,只是覃春来参与电网建设的开端。

2013年,他接到任务前往巴塘等地,参与全国关注的川藏联网工程。该工程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建成后可结束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昌都地区近50万人用电问题,同时支撑起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覃春来说,当时去检查基础建设施工,要在高原上步行5个小时才能到达,加上很多地方地质破碎,运输成了一大难题。

“很多建设前辈都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崇山峻岭中运输建设材料和食物,得靠骡马队。”因为长期在建设一线,覃春来同骡马队也很熟悉。当年四川建设第一条500千伏级的二滩输变电外送工程,就是靠骡马运送物资,“当时运的材料太重,人背不动,又没公路,车根本进不去,只有骡马驮,好一点的骡马一次能运13包水泥。”

“但在川藏联网工程中,很多地方连骡马也去不到。”覃春来说,最终采用了标准化索道运输的方式,“与建公路等方式相比,索道更环保、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建设成本更低。”当时他们的建设工区,在群山之间架起了120多条索道运输物资和建材,而这也为之后更多地区的电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运输方式。

参与建设重要电网工程

已超过9个

如今,覃春来参与建设的重要电网工程已超过9个。这些年来,他也见证了川藏两地建起一条条拔地而起、穿梭在群山和高原上的电网“天路”。

无论是从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还是甘孜州的“电力天路”工程,再到川藏联网工程等,四川电网的发展已经从点到线再到面,“编织”起一张覆盖各地的“网”,点亮万家灯火,影响着9亿人的用电。

近年来,全球最先进输电工程,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的特高压工程也在四川不断开建。今年9月23日,在凉山州盐源县,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四川段首基基础试点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我省第四条特高压工程已全面开建。

“四川水电资源十分丰富。”覃春来说,四川电网的不断发展,可以大幅提升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外送能力,不仅能为上海等东部地区提供强有力的供电保障,优化我国能源结构,还能带动水电输送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九龙县 为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

甘孜日报讯近年来,九龙县着力从搭建平台、培养电商人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培育电商产业,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增收...

九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