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变化 感受不一般的“新九龙”
自2016年对口帮扶甘孜州九龙县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已累计派出援藏干部人才180余人次,拨付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涉及项目92个,对口帮扶九龙县成效显著。九龙县相关负责人说,启动帮扶工作以来,九龙县出现了“四个变化”:一是工作对接让两地联系更紧密;二是援建项目让九龙面貌变化大;三是“输血”“造血”让九龙产业变化大;四是“智志双扶”让九龙干部群众变化大。□锦舟
聚力对口帮扶 三垭乡郎呷村成功脱贫,建成美丽乡村
三垭乡郎呷村位于九龙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约110公里,平均海拔2420米,阳光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然而辖区内的郎呷村却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长期以来,郎呷村大部分群众居住在海拔2900米的韭菜坪,崎岖的道路,低矮的泥土屋,导致他们信息闭塞,生活贫困。为此,郎呷村被列入青白江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之一。
为切实改善郎呷村村民居住环境,青白江区援藏队多次深入郎呷村考察并召开专题讨论,提出了详细帮扶方案,决定投入108.5万元用于彝家新寨尔西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的完善,硬化院坝,修建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室、老年活动室等,同时还打造了彝族文化墙,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
脱贫,更需要持久的产业动力。援藏队决定按照“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产业扶贫思路,通过发展产业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带动当地农户成立郎呷家禽养殖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重点建设仔猪繁育、土鸡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基地,采取蔬菜养畜禽、畜禽粪便养蔬菜的环保循环模式,建立生态有机农牧基地。另一方面,青白江投入7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撬动社会投资500万元,形成了公有、企业、个人资金的市场化整合,初步形成“混合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为打开产品销路,青白江第五批援藏队成功将成都市嘉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三垭,与郎呷家禽养殖合作社签订特色农产品销售订单,并通过搭建商务交易平台,将特色农产品销往成都。2018年以来,郎呷家禽养殖合作社实现创收3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白江援藏队还引导郎呷家禽养殖合作社采用“145”股份分配模式,使村民实现了“三份收入”: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股东,以土地量化为股份享受40%的“利润分红”;部分年轻劳动力分别成为合作社的骨干或固定员工,每月有1500元至3500元的固定收入,成为“工薪族”;全村550名村民均享受村集体经济分红,2018年,郎呷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3万元,全村村民人均分红430元。
经过对口帮扶,郎呷村于2017年成功脱贫,并成为九龙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为“水清、路平、灯明、村美”的美丽乡村。
推动劳务协作 畅通“三个通道”,推动九龙群众就业脱贫
今年以来,青白江区按照全域结对、精准对接的工作思路,将推动劳务协作作为全域结对的重点工作之一,畅通“三个通道”,强化劳务输出,加快推动九龙县巩固脱贫成效,率先致富奔康,不断推动全域结对工作取得新成效。
——畅通信息汇集通道,变“机会少”为“渠道广”。
通过建立双向对接机制,定期开展双向业务交流,积极搭建全方位劳务协作对接平台。通过建立定向投放机制,今年累计向九龙县推送就业岗位信息1.5万余条,解决当地企业吸纳劳动力等存在的难题。通过建立专项招聘机制,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现场招聘活动,帮助40余名群众在青白江区实现就业。
——畅通政策宣传通道,变“等靠要”为“走出去”。
通过大力宣传转移就业脱贫致富、大学生创业致富等先进典型案例,帮助藏区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开展“家门口”解读政策,为群众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岗位信息的精准对接。
——畅通技能提升通道,变“就业难”为“受欢迎”。
一方面,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开展农牧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以创业服务为导向,开展创业指导。同时,以就业服务为导向,举办技能培训专班,不少劳动力经过培训实现就业并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新闻推荐
献礼祖国70华诞联盟助力乡村振兴成都市青白江区举办名优特农副产品展示宣传活动8月13日,成都市青白江区供销社牵头策划的...
九龙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