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弯中学 与祖国的发展同向同行

成都日报 2019-09-28 03:30 大字

1957年,大弯中学建校,初名为四川省金堂第三初级中学;

196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校;

1978年,成为成都市重点中学;

1990年,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

2001年,成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4年,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5年,被评为成都市新课程改革样板校;

2016年,成为成都市领航高中培育学校;

2018年,被评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成都市大弯中学建校62周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该校一直与祖国的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的步伐同频共振。在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征途上,始终牢记育人初心,秉承“至高至佳、立善立美”的校训,厚植“适佳文化”沃土,探寻“生态教育”本真,造就出被业界赞誉的教育办学“大弯模式”。

一种文化

引领学校砥砺前行

教育是一项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求新的事业。进入新时代,面对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大弯中学始终走在前列,逐步形成以尊重规律、主动适应、创新发展为基本思想、以更高更好为根本目标的“适佳文化”,孕育出以学生为本的“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生态校园”的“生态教育”校园文化体系。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管理思想上,注重科学、强调规范;在课堂教学上,提倡“课堂效益高,课后负担轻;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色”。在日常行为上,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强调和谐、尊重规律。

生态德育,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生态课堂,尊重差异、追求个性、保护其自主性。学校努力探索素质教育,全面培养核心素养,积极探讨对话式教学模式,以“三个对话”为主线、以“四环节四生成”为基本点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和课型结构,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态课程,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基础上,秉持贴近学生、融通学科、彰显特色的原则,不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目前开设了科创、陶艺、天象观测等50多门校本选修课,编写校本教材《天空的奥秘》《武术》《健康游戏》《快乐成长》《英美文学赏析》《陶艺》《游戏·健康·强志》等15套校本教材及6套必修教材校本研修丛书。其中,科创、陶艺、天象观测课程被成都市授予市级示范科普基地。

生态校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大弯中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美,182亩的大校园,美景触目皆是,春天的樱花、秋季的银杏都令人流连忘返。在环境打造上,学校坚持实用与审美、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原则,使美与文化成为一种天然的教育结合。学校还开设了大家讲坛,建立了生态大讲堂和生态博物馆,实现物质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适佳文化”引领下,大弯人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从教育的本真出发,学校就应该是打开学生经验世界、发展抽象能力和有自主空间的场所,教师是帮助学生经营未来世界的引路人。当学生离开学校,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熟,是鉴赏力和判断力,是对理想的追求和未来生活的创造能力。

一支队伍

提升核心软实力

“天地人和、润物无声”的校风、“精研善教、严谨笃行”的教风、“厚德敏学、知书达理”的学风倡导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好学向上的新一代学子,使自己“好学”,激励学生“好学”,是教育的极高境界。基于此,大弯中学不遗余力地帮助教师形成好学心态,勤学习、深钻研、育大智,成就教育事业,享受教育人生。

早在92年,学校率先在全国打破教师铁饭碗,大胆进行教师校内结构工资改革,为构建一套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提供了保障。根据“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分层培养,扬峰填谷,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方针,学校出台了《校本教研组织机构与职责》《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名师培养工程》等一系列规章,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引领带动,教导处和教科室为组织、指导与协调,学科组为研究共同体,年段教研组为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为实践者的教学教研网络,并构建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准教学骨干”的名师梯队培养体系。

“重视多元培训,创造学习机会”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法宝。通过举办各种教育论坛和教学课堂,让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练本领,形成一个“活水养鱼、蓄水养鱼”教师培训机制。学校积极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走进名校,走近名师,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略“拿来”,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形成属于大弯中学的教育质量观与教学新攻略。同时主动承办各种教育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送课,分享他们的教学风格、教育智慧,这种“嵌入式”培训让教师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目前,大弯中学有专任教师272人 ,在岗正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2人,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24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共54人,高级教师127人。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武器”。

一种责任

教育扶贫满庭芳

让更多的生命接受教育,用知识,更用获取知识的能力,去提升万千学子的生命质量,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正是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教育者的大爱情怀,近年来,大弯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对口帮扶、教育扶贫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落在实处,在认真履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的同时,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新龙县及九龙县多所中学,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藏区学生身边。

“一对一”订协议传帮带。大弯中学年级组长分别与九龙对口帮扶学校各年级管理干部以及教师代表签订了《年级结对帮扶协议》,正式结成“一对一”传帮带。在助力校本教研发展上,学校激活多种元素,帮助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进行课题的开发和应用、校本教研课程的开发、微课的讲解和制作,举办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逐步引领藏区老师从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先后帮助九龙县教育系统申报了三个教学研究课题。其中,两个获得州级课题立项,一个获得省级课题立项。

“点对点”派师资强支教。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九龙县学校挂职支教,支教老师们充分发挥“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的精神,主动参与支教学校管理,针对各个层面积极出主意、找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在藏区学校生根发芽。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注重师资培训、建立家校沟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及家委会等一条条可行性强的建议先后被藏区学校采纳并运用在教学管理之中。

“手拉手”常互动深交流。大弯中学联合对口帮扶学校开展“手拉手”主题活动,组织九龙县和青白江区学生与家长代表进行互访。这一活动既让藏区学生走出山区,接触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为青白江区学生和家长实施爱心帮扶,进行特色援助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助推藏区学生全方位发展,大弯中学帮助九龙县中学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届多元素田径运动会;帮助九龙县成立了第一支青少年足球队,并选派专职体育老师开展针对性训练。

大弯中学对口帮扶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8年,被四川省政府部门授予“2017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如今,大弯中学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砥砺前行。

赵泽高 唐天利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新闻推荐

?“祖国您好 我是九龙” 九龙县伍须海游海节群众文艺汇演精彩上演

图为群众文艺汇演现场。甘孜日报讯山花烂漫情悠悠,千里秘境入卷来;小康路上迈步走,民族团结谱新篇。23日晚8时,“祖国您好!我...

九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