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新学期教育实践中 记“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得荣县徐龙乡中心小学教师洛绒扎西
洛绒扎西教少年宫学生弹奏传统乐器扎聂。
◎甘孜日报记者 刘小兵 文/图
2月底的西部太阳谷得荣春回大地,农民群众已经开始为春耕作准备,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获奖者、得荣县徐龙乡中心小学教师洛绒扎西也正为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忙得不亦乐乎。
“把学到的一点皮毛带回去”是洛绒扎西今年1月在海南三亚参加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的感慨,也是他在心里对马云公益基金和得荣县学生家长做出的庄严承诺。为了履行这一诺言,春节和藏历新年刚过不久,洛绒扎西就一门心思扑到了为新学期“备战”上。梳理归纳参加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及其系列活动的心得体会,提炼吸收与其他“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者交流获得的教学经验,消化理解知名教育工作者分享的教育理念,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记者从电话中获悉,临近开学,洛绒扎西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记者第一次接触洛绒扎西是在2018年暑假期间,当时,他正在该县文化馆开办的暑期艺术培训班上,教学生弹奏当地传统乐器扎聂。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不苟言笑但一谈到乡村教育发展却又滔滔不绝,初次见面,洛绒扎西就给记者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尤其他那句“曾在暗夜彷徨,终在黎明歌唱”让记者深受感动与鼓舞。
“曾在暗夜彷徨,终在黎明歌唱”既是洛绒扎西从40多年人生中积淀而来的生活态度,又是他20多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得荣乡村教育发展面貌的诗意评价。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45岁的洛绒扎西出生于得荣县徐龙乡徐麦村的一个普通家庭,1991年职中毕业后,进入该乡小学代课,从此步入教师行业。之后,他又相继在徐龙乡雪堆村村小、徐龙乡宗绒村村小和徐龙乡鱼波村村小担任代课教师;2003年,洛绒扎西因为业务水平过硬,被调入徐龙乡中心小学任教,并在2013年正式转为公办教师。
从教20多年,转战多所学校,洛绒扎西见证了得荣乡村教育的发展,该县乡村教育发展轨迹中的点点滴滴也成了他脑海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的前十年,洛绒扎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艰苦啊,那时候真艰苦!”
洛绒扎西告诉记者,在2002年以前,他任职的四个村小的情况都差不多,概括起来就是教师奇缺、生源流动性大、办学条件极其简陋。他把自己在那段时期的处境总结为“三个艰苦”。一是生活上辛苦:洛绒扎西回忆,在他工作的前几年,他所在的村小都存在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松汁(松树油)就成了照明燃料;松汁燃烧时烟雾浓重,不仅污染卫生,而且刺激性很大;此外,当时校舍建设也十分落后,老师需要寄宿在当地群众家中,吃水要到周边饮水点去挑,吃菜需要自己种;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从学校到县城要一整天时间,所用的生活必须品都得依靠骡马集中驮运;加上那时候代课老师收入极低,他所有的开支都得精打细算。“那时候自己家里穷,收入又低,工作前十年我用的还是读中学时,学校发的被套。”交谈中,洛绒扎西告诉记者。二是教学上艰苦:那时候一般一个村小只有一个教师,最多的也只有3个教师。虽然学生总数不多,但要分为不同班级区别授课,一部分离家太远的学生还要住校,老师除了上课,还要照顾学生的基本生活,任务十分繁重。“一个人要上四个年级(那时候,村小只设一至四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的所有课程,比如科学等课程,我自己都没有学过,纯粹是赶鸭子上架,经常是我先找中心校的老师教我,然后我再去教学生。”对话中,洛绒扎西当年面临的教学压力可见一斑。三是招生的艰苦,这种艰苦比前面两种艰苦都更加难以克服。教育是改变贫困的最好途径,贫困也是阻碍教育的最大障碍。洛绒扎西告诉记者,十年前,他任教的几个村子都还十分贫困,群众完全没有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加之无力负担学费,又希望为家中留下劳动力,大多数群众根本不愿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因为上学路途遥远且约束多,很多适龄青年也不愿意上学。洛绒扎西介绍,2000年以前,当地适龄青年入学率只有60%左右,而且中途流失生源的现象很突出。那时候,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老师都要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动员,为了减少学生流失,开学后,老师每两周还要开展一场入户走访。教师在走访中吃闭门羹的情况常有发生,甚至有不少家长当面质问教师:“我养的娃,凭什么给你带到学校去?”“养娃就是为了有人干活,他能干活了,你又把他带走,你是不是和我有仇嘛?”
谈起如今得荣县的乡村教育,洛绒扎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幸福哦,现在真的太幸福了!”
洛绒扎西所说的幸福既体现在自己身上,也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身上。他告诉记者,自从转正后,他的工资由过去的几百元增加到了三千多元,学校也配备了数量充足而且分工明确的教职员工,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力工作了。更让他感到幸福的是,重视教育已经成了当地群众的行动自觉,“离开学还有好几天,就有家长主动问我开学的事,生怕错过了时间;有条件的家庭都会尽力把孩子送到县上、康定或者州外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上高中、考大学。”采访中,洛绒扎西满脸幸福地说。在洛绒扎西看来,藏区教育发展为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幸福感更加明显,不仅免除了学杂费,还有免费营养餐,送孩子上学几乎不会增加家庭负担;学校修起了大楼,用上了自来水,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各种现代教育设施,开设了各种素质课程,藏区学生享受到与内地发达地区一样的教学环境……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洛绒扎西扎根乡村教育20多年,经历了艰苦岁月,也见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如今,他的不少学生都已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他却依旧在为得荣的乡村教育发展尽心尽力、倾情倾智。也正是这种对乡村教育的坚守和执着,才让他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荣膺“马云乡村教师奖”。
“你扎根乡村教书育人近30年,作了不少贡献,如今获得了不少荣誉,为何还要这么辛苦的工作?”采访中,记者向洛绒扎西提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他沉默一阵后严肃地说:“教书20多年,我见证了藏区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服务教育发展需要更用心。”
到三亚参加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洛绒扎西第一次坐了飞机、乘了地铁,更让他看到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在参加颁奖典礼期间,我听了全国优秀教师讲课、听了马云讲课、听了单霁翔讲课、听了奥运冠军讲课、听了行知学校老师讲课,还和很多同行做了交流,我感到教育艺术博大精深,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我希望把在颁奖典礼期间学到的一点皮毛带回来,用到新学期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我也想用这种方式,鼓励年轻教师和我的学生。”洛绒扎西说出了他内心的想法。
新闻推荐
审议报告不含糊。本报记者张兵摄◎谢臣仁昨(10)日上午,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来自全州...
得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得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