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先进技术带入藏区 用真情仁心服务患者 我市举办卫计系统优秀援藏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
一群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克服困难,扎根藏区,把先进医疗技术带给藏区群众,彰显了成都市援藏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和“厚德仁医、仁术济人”的赤诚情怀。
在昨日由市直属机关工委、市卫计委举办的全市卫计系统优秀援藏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代表们向大家讲述了在藏区的工作和经历。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援藏医疗队 徐雁飞
医疗队整夜轮流施救 土办法救回产妇性命
从蹲点接诊到走村入户,从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到增强百姓健康意识,2016年起,医院抽调精兵强将,远赴甘孜州德格、丹巴、石渠、得荣和白玉5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对口支援当地县级医疗机构。
今年4月的一天,高原上的冰雪还未消融,医院托管德格县人民医院医疗队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正准备就餐时,突然传来呼救,藏族孕妇阿珍被送进了急诊室。医疗队检查后诊断为胎盘早剥,7个月的胎儿没有了生命迹象,阿珍的生命体征严重异常,如不马上进行剖宫产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
当地医生说,医院条件简陋、抢救手段不足、手术用血极度紧张,术中病人死亡风险极大。然而,立即转院到最近的甘孜州人民医院至少需要10个小时,孕妇已经失血性休克经不起耽搁。快速商量后,医疗队做出决定:果断施救。
由于胎盘早剥,子宫卒中,短时间急性失血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术后,阿珍的出血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处于昏迷之中。一般情况下,会采取专用球囊压迫宫腔止血,但当地没有这些设备,医疗队就地取材,用自制的手工球囊,以“人手按压子宫”的“土办法”帮产妇止血。
整个晚上,两名援藏妇产科医生不眠不休,轮流坐在病床前,把手伸进被子里,持续按压子宫止血。第二天清晨,她们已经身体僵硬、手脚麻木。轮换时,需要人搀扶才能站立起来。经过奋力救治,终于将阿珍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创造了德格孕产妇急救史上的奇迹。医疗队员的敬业奉献,让患者家属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们买来哈达,感谢施救的医疗队员们。
市二医院援藏医疗队 张新宇
刚到医院就开展调研 为当地医院培养人才
援藏支援,一走就是一年。原本,张新宇有些犹豫:妻子也是医生,经常值夜班、孩子刚上小学、母亲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照顾。“医院信任你,你放心去,家里有我!”妻子的一席话促使张新宇下定了决心。
张新宇是一名脑外科医生,作为队长,刚到甘孜县医院就着手调研。医院有CT,还能开展全麻,手术室有双极电凝,还有一些原始的开颅器械,但其他颅脑手术必要装备一样都没有。这里的外科只有四个医生,没有开展过颅脑手术,遇到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都转到康定或成都治疗,但很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张新宇反复给甘孜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强调,颅脑疾病黄金救援时间只有1小时,抓住了抢救时机,就有可能出现奇迹。
目前,甘孜县已经完成多个零的突破,张新宇带出的徒弟已经能够独立开展部分手术。患者年龄跨度从6个月大的婴儿到74岁老人,绝大部分获得良好效果,得到藏族同胞高度赞扬,越来越多周边县的病人愿意转到甘孜县医院治疗。
市三医院援藏医疗队 张震
医疗队获群众认可 患者不再舍近求远
得荣县属甘孜州,是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藏区深度贫困县。县人民医院只有一个全科病房,面临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短缺等问题,给当地患者就医造成极大困难,大部分只能舍近求远。按照安排,市三医院派遣各专业共10余名业务骨干长期驻扎县医院。
在来到得荣县人民医院第16天的清晨,提前来交班的援藏医务人员突然听见“医生救命”的呼喊,这是病人王婆婆家属的呼救声,她已经丧失意识20多分钟,援藏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开始抢救。随即,不同专业的队员们各司其职,投入抢救。
县医院只有一个从救护车上拆下来的简易呼吸机,抢救只能靠人工力量完成。近20名医生,以每组五六分钟一次轮换交替操作,通过不间断的按压、辅助呼吸、用药、除颤,持续近60分钟,老人终于恢复了微弱的心跳。
数据是就诊群众认可最直观的表现。通过全面帮扶,得荣县医院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住院人数增长近50%,手术量增长90%,超声人次增长160%,业务收入达到2017年医院的总额。得荣县人民医院院长甲玛高兴地说:“在我们这个地广人稀的藏区,取得这样的成绩,难得,为成都的援藏医疗队喝彩。”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5日,红古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国农慧科农业科学研究院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红古区举行,...
得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得荣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