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医疗扶贫医生如何让技术“留下来”? 冯阳:我的任务就是让他们看到进步

成都日报 2017-09-07 03:43 大字

下乡义诊

今年41岁的冯阳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今年4月,他作为医疗支援专家被派到甘孜州得荣县支医。甘孜州得荣县是四川省最偏远的藏族自治县,那里医疗资源欠缺,受多重因素影响,有很高的胆结石发病率。尽管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但冯阳却将微创手术“留”在了那里,“我的任务是让他们看到专业上的进步。”他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医疗支援最珍贵的实质。

大梦想里的小现实

冯阳是名优秀的普外科专家,他累积各类手术数千例,尤其精于腹腔镜胃、结直肠的恶性肿瘤切除,腹腔镜全结肠切除,腹腔镜疝修补及腹腔镜肝脏占位、胆道系统结石病的微创手术。今年4月初,他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和附属医院委派的专家,来到得荣县人民医院开展精确帮扶工作。在国家实施“***”背景下,得荣县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支医的医院和医生,使当地群众看病问题得到持续改变,而冯阳只是其中一员。在出发前,他曾告诉记者:“我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将我掌握的专业技术留下来,这就是成功。”***是个大梦想,而一个医生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技术留下来,不论对得荣当地的医院还是群众,这是最希望得到的“小现实”。

当冯阳抵达得荣县后,立即马不停蹄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展开工作。他每周开展专家门诊,对各类外科患者进行诊治和咨询;历经上千公里,协同本地医疗人员数次下乡义诊,送医送药。这也是熟悉情况的过程,在掌握当地情况后,他很快开始了第二步。

让当地医生迈出第一步

冯阳比较精湛的专业就是胆石症的微创治疗。得荣当地群众胆结石发病率很高,于是他选择将胆石症的微创治疗这项技术留下,“我希望在我离开以后,当地患者不用走出大山就能实现手术治疗,这是他们最需要的。”

他开始挑选当地医生组建外科手术小组,并对医生展开集中培训,他还建立了手术室专人负责制,弥补并改善了手术室无菌条件,另外他还通过外借或是购买,补全了基本微创器械及配套药品。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他们终于可以为患者实施手术了。

5月17日至18日,冯阳领着当地医生连续成功实施了3台腹腔镜胆结石摘除术,术后病人均良好恢复。这3台手术的成功实施,实现了得荣县微创手术零的突破,冯阳的手术技能传授也增强了当地医疗人员对外科手术的感性认识,提高了自我信心,为得荣县人民医院整体发展做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除了手术带教,为了让当地医生牢固掌握技术,冯阳不断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开展手术视频教学,而且还从成都调来腔镜模拟练习系统,供外科组医师学习实践。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医生进步很快,从手术观摩到模拟练习,再到具体实践,他们很快掌握了基础知识。

把医生“带回来” 然后“送回去”

医疗是门严肃科学,尽管3个月的训练让得荣当地医生进步很快,但要真正让他们掌握技术,还需要有一个严格的培训过程。为了能够让技术真正“留在当地”,7月6日,当冯阳为期3个月的精确帮扶工作结束后,他带着得荣县人民医院的4人手术团队回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这4名医生将在这里进行3—6个月进修学习,而冯阳将继续对这个团队的工作学习进行跟踪指导,然后才“送回去”。“将技术留下不是一句简单的话,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但我们愿意努力去做。我的任务就是让他们看到进步。”冯阳对记者说,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得荣县医院的医疗事业将翻开新的一页,老百姓看病将真正实现“就近”“便捷”。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新闻推荐

得荣阳光信访增强群众获得感

本报讯(曹照前)今年以来,得荣县纪委狠抓信访渠道畅通问题,努力打造阳光信访,建立信访工作新秩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该县纪委实行全天候接访,设置了信访举报网站和举报电话,并在重要的单位和部门都设置...

得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得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