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舍拥的“奋斗观”
舍拥在即将开张的藏家乐务工。
“我家能有今天,多亏了党和政府,但明天的幸福生活还得靠自己勤劳。否则,一味地‘等、靠、要\’,只能让自己变得更懒惰、更贫穷,这些年的曲折经历,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6月30日上午,记者在德格县柯洛洞乡郎达村采访时,舍拥的一番话,让人为之感慨。
今年34岁的她是郎达村34户建档贫困户之一。虽然夫妻俩忠厚老实、勤快能干,但由于丈夫意外受伤致残和自身右手残疾,使得好强的她还是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2014年7月,我与彭错旦珠结婚后,就一门心思经营起自己的小家庭。尽管我从小左手肌肉萎缩导致关节逐渐变形,但他的身体却很强壮。没想到,婚后第四个月,他在帮邻居建房拖运石头时,右手被拖拉机压得稀烂。当时他在倒完一车石头后,翻斗因出现故障而没有放下去。正当他伸手去检查液压泵时,翻斗咣当一声就落了下来,活生生把他的右手砸得血肉模糊。我马上找车把他送到县医院,由于伤情太重,医生在进行简单处理后,建议马上转到成都医治。面对医生提出的截肢与保守治疗两个方案,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然而,前后6次手术,整整一个多月的住院医治,在医保政策报销和亲朋好友资助后,我们还是背上5万多元的沉重债务包袱。他右手虽然最终保住了四根手指,但除了大拇指和食指外,另外两根纯粹成了摆设。面对沉重的债务,面对即将出生的孩子,面对身体残疾的苦痛,我俩成天急得焦头烂额,有时甚至通宵失眠。然而,现实还得面对,生活还得继续。为尽管偿还债务,我就将不满周岁的儿子送到娘家,我俩起早抹黑拼命挣钱,想起那几年过的日子,我心里特别难受。”说话间,她不停地用衣袖擦拭着自己的双眼。
“其实,苦难也是一种磨练。为挣钱还账,虫草采挖时节,我俩背上帐篷、衣物以及干粮上山。虽然虫草采挖地离村上并不远,很多村民都是早上去、晚上回,但为了节约时间,我俩心甘情愿当‘山代王\’。不管多苦多累,我俩从来没有休息过半天。按照当地风俗,15、25、30这三天是无论如何都要下山的,否则就是对山神的不敬。我俩不顾别人的指责,稍稍呆在山上,这一干往往就是一个月;采挖虫草一结束,我俩又采取同样的方法,上山采摘虎掌菌。菌子盛产期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我们经常把湿衣服穿干、把干衣服穿湿,幸好还很少感冒;没菌子可采时,我俩就到邻村打工,只要哪家修房子,我俩就厚着脸皮去找活干,无论是背砂石还是抬木料,反正只要能挣钱,我俩都舍不得失去任何机会。就这样整整拼了两年,我俩不仅把账全部还清,而且一家人去年也脱贫了。说实话,这些年我家享受到了国家很多优惠政策,每年光是打在卡上的各种补贴就上万元,要是没有这些钱,恐怕我至今都还背着账!”痛苦的经历、深情的回忆,奋斗的艰辛、感恩的话语,让舍拥百感交集。
片刻停顿之后,舍拥激动地对记者说:“不过,现在挣钱的机会比前两年多了不少。因为,村上有两个合作,一个是牦牛养殖合作社,另一个是虎掌菌加工厂。去年光是合作社分红,我家就领了1500元,如果加上在加工厂打工挣的钱,少说也有四五千。我昨天天黑前才从虫草山下来,没想到今天一大早村支书就安排我到藏家乐上班,说是最近要开张,需要提前作些准备。藏家乐一开张,我就更不愁没钱赚了。毕竟下半年儿子要上幼儿园,我在藏家乐打工,接送也方便。这样既能照顾好儿子,又能在家门口挣钱;尽管脱贫后的我存款只有五六千元、家具家电已置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但看到人家天天都在拼命挣钱,我俩肯定也闲不下来,毕竟自己还年轻。年轻时不去奋斗,光想靠政府来养活自己,那肯定不是办法。”
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真实地道出了她骨子里的“奋斗观”。因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这正如舍拥所说:“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但不能‘承包\’我们,这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如果父母‘承包\’了子女的一切,子女长大后就不可能有出息。还账是靠干才还清的,脱贫也是靠干才脱贫的,幸福生活离开了干就等于是在做梦!”
谢臣仁 曹梦 徐平波
本报记者 田杰 文/图
新闻推荐
德格县柯洛洞乡朗达村新貌。(曹孟摄)本报讯(德宣)近年来,德格县先后投入资金2.3亿余元,采取点面结合、全域覆盖的模式,围绕让所...
德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德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