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高原 用行动书写忠诚——德格县人民法院草原巡回审判文化纪实
依托“五进”开展巡回审判杨伟本报记者开永丽文/图
在甘孜州西部群山深处,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德格法院人他们沐浴着康巴文化的深厚底蕴,承载着英雄格萨尔的精神,常年奋战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们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穿行在边远牧区,足迹踏遍德格的山水之间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对法律的无比信仰、对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执着而坚定的行走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让金色天平在雪域高原熠熠闪光
在几个月前的虫草采挖季节,德格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伍子平带着工作组跋山涉水,来到联系点打滚乡开展帐篷法庭进驻虫草山活动。在海拔4500米的然尼村虫草采挖点,他们排查出一起邻里纠纷,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伍子平当即决定由他本人担任独任审判员,就地对此案进行调处化解。
这只是德格县法院草原巡回审判的一个缩影。德格县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26个乡镇,171个行政村,仅9万人口,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是农牧民群众诉讼的最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德格县法院针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不断总结完善创新巡回审判工作,先后推出了法院党组带队巡回审判、“五进”(法制宣传进乡村、矛盾排查进乡村、立案服务进乡村、巡回审判进乡村、同心同向进寺庙)巡回审判模式、在全县26个乡镇挂牌成立便民诉讼服务点等,形成了排查矛盾纠纷与“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宣判、就地执行”相结合的巡回审判机制,切实将司法服务送到农牧民群众家门口。
翻山越岭中的巡回审判
今年9月26日,雀儿山隧道举行通车典礼,消息一出,立马在德格县法院干警的朋友圈中刷爆了屏。海拔6168米、垭口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将德格县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长期以来令行经此处的司机们“谈山色变”。在漫长的岁月里,法院干警们无数次翻越这座山,留下太多的艰辛。
德格县距甘孜州州府康定600公里,与西藏隔江相望。一些偏远乡镇距离德格县城300多公里,最偏远的村寨距离乡镇又有100多公里,很多路烂到没法走。农牧民去一趟德格县城不仅要转乘多种交通工具,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县城难、诉讼难”成为群众生活中的一大难事。
在这种情况下,巡回审判成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便民利民为民的最有效也最便捷的审理方式。近年来,德格县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触角,以“五进”活动为依托,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巡回审判的新途径、新方式,及时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巡回审判在将司法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的同时,也意味着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往的“群众上访”到“法官下访”,从以往的“坐堂问案”到“送法上门”,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为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德格县法院的干警们越来越多地走在了巡回审判的路上。
德格县域内山高路险,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都极其恶劣。平时一提到下乡,法院干警们本能的反应就是:一两天肯定回来不了,少则几天,多则上月。在下乡途中,随时都会遇到从烈日当空到冰雹突降、从晴空万里到狂风暴雨的极端天气,大家早都习以为常。
德格县法院副院长三郎仁青是院里为数不多的藏汉双语法官,多次下乡参与巡回审判工作。三郎仁青说,下乡后除了在乡干、村干处了解情况外,还必须要挨家挨户上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因为地广人稀,两户人家之间往往隔得很远,很多地方车开不进去就步行,经常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最远的时候需要翻过两三座大山。“晚上没电、手机没信号都是常态,被晒得黑黢黢的回来也是常态。想想都觉得累,但是看见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举着大拇指不断说着‘咔啅咔啅\’(意为“感谢”编者注),矛盾纠纷最终得到有效化解,我们觉得这是值得的”。三郎仁青开心地笑了。
群众家门口的庭审现场
每年四五月份,在农牧民群众比较集中的时候,德格县法院都会组织下乡表演法制文艺节目,法官、书记员、法警、行政人员齐上阵,编排歌曲、舞蹈、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让农牧民群众在看得乐哈哈的同时,日常涉及的法律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在他们的观念中。
回忆起三年前下乡巡回审判参与调解的一起抚养纠纷案件,民庭法官熊文军至今仍能回忆起办案中的点点滴滴。该案中的双方当事人没有办理结婚证,仅按民族习惯结了婚养育了两个孩子。感情出现问题后,双方不断争吵打闹并引发两个家族发生斗殴,矛盾不断升级。先后历经双方家族的“谈判”、民间调解组织的调解等都没取得实际效果。法官在2014年下乡排查到这个纠纷时,距事发已过去七八年。“当时我们一共五个人,每天从早上调到下午五六点,中午不吃饭,整整一个星期才调解下来。”熊文军回忆。他们每天一早便将当事人通知过来,法官轮流给当事人做思想疏导、给家族成员释法说理、请当地干部和邻居反复做工作,最后终于促成双方和解,实现案结事了。“我们的案件直接通过判决处理的很少,要反反复复地释法说理,才能更好地让他们接受和理解。”熊文军说。语言不通、民族习惯与法律法规相冲突、一些纠纷当事人文化水平和法律素养较低,这些都给调解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据悉,德格县法院的案件总量并不算多,可工作并没少做,每件案件都要花费大量心血,很多案件都通过调解得以化解。
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宣判、就地执行是德格县法院巡回审判的“四个就地”原则。在农牧民群众家门口现场开庭,是德格县法院巡回审判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对相邻权、人身损害赔偿、赡养、抚养、债权债务等纠纷,巡回法庭会选择在纠纷发生地、当事人家门口就地开庭,主动邀请当地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同时还邀请当地村组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旁听,发挥旁听人员的积极作用,共同进行联动调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副院长谢虹说。巡回审理也让农牧民群众学会依法维权,明白打架斗殴是解决不了纠纷的,从而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效果。
维稳是藏区法院有别于内地法院工作的一大特点。为此,该院坚持将审判职能前置,将巡回审判和群众工作无缝对接,逐户排查矛盾纠纷,及时立案调解,大力推行电话立案、上门立案、入户调解、司法救助等,最大限度的减少矛盾纠纷、最大限度的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不断巩固基层司法阵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进乡进村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还通过组织群众召开法制宣讲大会,表演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法制节目,现场开展法律咨询等接地气的方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通过精选当地多发性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汇编,翻译成藏文版,统一制作宣传手册,让农牧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便民诉讼服务点全覆盖
德格县地广人稀,3个派出法庭的司法服务覆盖范围十分有限,为进一步给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高效及时的司法便民服务,实现“司法服务多跑腿,群众办事少走路”,德格县人民法院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在全县26个乡镇挂牌成立便民诉讼服务点。
当前,德格县法院正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极大改善了立案难这一难题。该院主动通过电话立案、网上立案、微信立案,很多律师都赞不绝口,说在德格县法院立案真的比以往更快、更便捷了。
今年4月14日,伍子平带队前往麦宿片区、玉隆片区各乡镇挂牌成立便民诉讼服务点;4月20日,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益西登真带队前往汪布丁乡、白垭乡、八邦乡等挂牌成立便民诉讼服务点……今年以来,德格县法院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前往各乡镇开展便民诉讼服务点的挂牌工作,实现了便民诉讼服务点的全覆盖。
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立案登记、民事调解,这些都是便民诉讼服务点的主要职责。益西登真谈到:“我们在每个乡镇的便民诉讼服务点,遴选一名精通藏汉双语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干部担任诉讼联络员,根据情况开展巡回审判等工作。”
该院通过巡回法庭审理的案件,调解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正因如此,巡回审判工作也得到了省高院、甘孜州中院以及德格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可。2014年,阿须法庭被授予“全省优秀法庭”称号、2015年,德格县法院以“五进”为亮点的巡回审判文化被评选为全省法院十大特色文化项目,甘孜州中院以德格县法院的“五进”活动为蓝本在全州两级法院广泛推广。
至今,德格县法院的巡回审判机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审判文化”,不断激发全院干警的工作热情,切实秉持“崇德敬业、明法致公”的德格法院精神,牢记实干兴院的指导思想,不断践行和传承着这种“审判文化”,探索创新,发扬光大。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德格县法院全体干警已经做好各项准备,蓄势待发,在全面推进巡回审判、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的道路上,将以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努力、超常的付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新闻推荐
穿越“国道天险”的英雄交响乐——写在世界最高公路隧道、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通车之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李银昭杜静侯云春杨琦/文鲍安华/图雀儿山,天堑变通途,是四川高原藏区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有一条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雪域高...
德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