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 用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记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科技工作者

成都日报 2020-05-31 00:51 大字

致敬科技工作者,成都科普公交专线现身街头

5月29日,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及提名奖名单正式出炉,这也是成都首次评选最美科技工作者。

在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及提名奖人选中,有很多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为疫情防控坚守在创新一线,用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在另一个“战场”上与时间赛跑。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

“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坚守岗位,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中医药博大精深,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有着确切的疗效。因此,我们就想有没有什么中药会有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为了给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取消原本准备去上海和家人团年的计划,退掉机票,留在成都,在实验室里连续与病毒“较量”。

“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坚守岗位,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怀着这样的信念,2月10日,李国平又临危受命随援藏医务人员一起“出征”,赶赴甘孜州道孚县人民医院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疫情的防控同样应该具有个性,才能打出最有力的阻击战。”李国平介绍说,专家组紧急针对救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收诊、诊断、转诊等诸多相关流程、标准,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病情给出了救治指导意见。经过专家组的努力,最终克服高海拔地区重重救治困难,高原战“疫”重点人群救治率和治愈率达到100%,医务人员零感染和患者零死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

“我们抗击疫情的脚步,一定要超过疫情扩散的速度”

“这是对华西团队长期以来所做的工作的肯定。”作为2020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说。而在前不久,曾勇还作为援非抗疫医疗专家支援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

“我们抗击疫情的脚步,一定要超过疫情扩散的速度。”在疫情防控一线,总能看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团队的身影。作为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曾勇在疫情期间高效组织、迎难而上,牵头组织成立华西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组,协调资源、划分病区、加强院感管理,奋战在抗击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他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有长期潜心研究科研的耐力和信心,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从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为老百姓服务。

作为一名肝胆胰外科顶尖专家,曾勇主要从事肝癌发生发展及肝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我们瞄准从乙肝早期感染、肝硬化到肝癌发生全过程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期望早日发现肿瘤发生的关键环节,进行阻断和干扰,从而不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成:

“车载智能中药房‘移动’到最前线,助力疫情防控”

同样,疫情牵动着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成的心。疫情期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等地,都可以看到新绿色药业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的身影。

“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是车载的智能中药房,是我们独家拥有的国家专利发明产品,具有移动式独立工作、节省空间、药品储存齐全等特点,可供配发的药品近400味,可以把不用煎煮的中药配方颗粒,按医生处方智能调剂,交付给患者即冲即服。” 周厚成介绍,“流动应急中药房”集成了自动发药系统、饮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等,能够执行移动医疗、防控宣导等任务,突破了传统中药饮片因煎煮不便难以快速机动部署的难题,实现了中医药在应急医疗领域的突破。

驰援武汉,该公司共派去5辆流动智能应急中药房和86名新绿色志愿者,在金银潭医院、江夏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全国350多家医院和单位,累计免费配发中药配方颗粒超过40万副。

周厚成在坚持承扬中医国粹,崇尚科研,在中药材新品种优化培育、传统中药剂型改良及多元化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现代化研发、智能中药房及自动发药系统创新等领域作出了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 宋妍妍 市科协供图

新闻推荐

最美的礼物 给最美的你 省总女职委掀起“关爱白衣战士 致敬最美容颜”公益活动热潮

为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关于全力做好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措施要求,“5·12”国际护士节到来前夕,省总女职工委员...

道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