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峡两岸记者的甘孜印象

甘孜日报 2017-07-26 01:30 大字

海峡两岸记者在甘孜州各地采访。

■本报记者 张嗥 文/图

见证

砥砺奋进的甘孜这5年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5

7月19日至24日,2017海峡两岸记者四川行联合采访活动结束成都、雅安联合采访后,走进甘孜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3家大陆媒体和中国时报、联合报、TVBS电视台等14家台湾媒体以及2家香港媒体的50多位记者先后前往甘孜州康定市、泸定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理塘县、稻城县开展联合采访,每到一个采访点位,甘孜州的风土人情、壮丽河山以及脱贫攻坚所取得的长足发展,都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健康扶贫

见实效

“没想到在经济欠发达的四川藏区,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健康扶贫的成效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好,甘孜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7月20日,当两岸记者来到道孚县八美镇卫生院时,通过对八美镇卫生院服务范围、设备配置、科室设置、人员技术、临床检验等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台湾tvbs的记者陈相如感慨说。

据八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蔡景贵介绍,八美中心卫生院是一所集中、藏、西医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覆盖常住人口8千多人。2013年在成都市郫都区对口帮扶支援下,卫生院设立了县中藏医院,为游客、外来务工者、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5万多人的流动人口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采访团一行还通过介绍,了解到甘孜州近年来健康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台湾镜周刊调查记者廖珪如表示,没想到甘孜的医疗卫生水平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完整的基础设施不仅让老百姓有病可看,健全的医保体系也让老百姓有病可医。

近年来,甘孜州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截止7月1日,全州共有公办卫生机构464个,总诊疗人次达到1091.4万人。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实施了2500多个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乡乡有标准化卫生院的目标。

基础设施

提升快

7月19日,当两岸记者踏上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兴康特大桥时,所有记者都为大桥的建设难度及雄伟壮观感到震撼。厦门卫视记者梁杰表示,这座设计先进、施工难度极大的特大桥,引发了海峡两岸媒体的关注和兴趣,大家相信建成后的大桥势必在甘孜旅游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甘孜“交通先行”战略的有力注脚。

据介绍,兴康特大桥全长1411米,属于雅康高速公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地形地质极其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等挑战。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大桥下部构造全部完成,预计今年9月开始进行钢横梁吊装,力争明年春节前夕完成大桥上部构造的整个吊装。

一路走来,甘孜州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杨钊和他的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甘孜州的基础建设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从雅康高速公路上的川藏第一桥到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国道317/318线(甘孜段),我们难以想象甘孜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如此之大。”

据了解,近年来,甘孜州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仅2016年就完成投资61.8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637.5公里,确保了281个脱贫退出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改造升级国省干线3050公里,雅康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建成雀儿山等11条隧道。国省干线增至26条,实现县县通国道目标。亚丁机场通航、甘孜格萨尔机场开工建设,国内航线增至11条。

按照“畅通甘孜”总体目标,全州正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今年交通建设投资拟计划完成100亿元以上,将努力建设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公路机场铁路齐上,构建进出顺畅、互联互通、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文化产业

底蕴厚

21日下午,当采访团来到甘孜县时,享有“中国踢踏舞之乡”的甘孜县,用热情洋溢的踢踏迎接着远方的客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踢踏受到海峡两岸媒体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马威表示,甘孜踢踏展示了甘孜的魅力,传承了丰富多彩的甘孜文化,让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的甘孜。

谈起此行印象最深的场景,台湾《经济日报》记者李淑慧回忆起在炉霍县看到唐卡时的心情。“过去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唐卡,内心十分激动。这是藏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甘孜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相信随着当地经济的加速发展,更多具有厚重底蕴的藏民族文化产品将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甘孜。”

近年来,郎卡杰画派唐卡在产业化发展的路上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将文化传承保护和群众就业增收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渐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公司培养、定向就业”的发展道路。目前,甘孜州郎卡杰唐卡文化公司已经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特困农牧民、孤儿等的就业问题。同时,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将唐卡产品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市场效益明显,产品供不应求,唐卡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可持续致富产业。

随着白玉县河坡金属手工艺基地、炉霍县郎卡杰唐卡生产基地、德格县噶玛嘎孜唐卡生产基地、稻城亚丁非遗主题社区、德格印经院“大藏经复刻”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康定情歌》剧目在成都市西南剧院成功首演,先后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剧院、广东省东莞市星剧场演出6场;甘孜州全境文化产业公司完成组建方案;组织12家57件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参加十三届深圳文博会,获三金、两银、一铜;全州文化企业达50余家,全州民族文化产业个体经营单位(业主)达到1000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6000人。甘孜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旅游发展

前景广

“霍曲吉祥牧场采用了旅游业和游牧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去年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42万元的收入,户均分得4000元,给贫困户带来年均2000元的增收”。22日,两岸记者刚到理塘县霍曲牧场时,理塘县奔戈乡乡长洛绒次村向采访团一行介绍说。在亲身感受完牧场乐趣后,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李宗芳开心的说:“甘孜州丰富的旅游资源让甘孜大地处处充满生机,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旅游实现增收,真的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稻城亚丁,台湾风传媒记者王彦乔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台湾的民众展示着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能够亲身感受亚丁的美,让王彦乔兴奋不已,她直言,亚丁的美是她不曾见过的美,她激动地说:“有生之年能够到亚丁,能够站在这片土地上真是不枉此生。”

据稻城县政府副县长曾晓平介绍,自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以来,稻城亚丁成了热门景点,游客比去年增长了84%以上,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让当地政府开始对景区进行长远规划,希望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先行县。目前稻城亚丁共有宾馆、酒店及民宿247家,在建酒店民宿47家,政府还鼓励当地居民将康巴文化的多元、包容、和谐融入到经营当中,包括推广特色餐饮、加快旅游特色商品开发等,积极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全面加快景点景区开发及旅游村落打造。

据统计,2016年全州接待游客1325.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3.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24.99%,分别是“十二五”末的3.0倍、4.4倍。截至今年5月份,甘孜州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共接待游客42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04亿元,同比增长38.87% 和38.88%。

一路走来,甘孜州优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美好的发展前景,让两岸媒体对甘孜州有了全新的认识。

采访团团长、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表示,此次联合采访活动采访团克服了高原反应等各种困难,表现出高涨的采访热情,实现了全媒体传播,效果十分理想。此行有几大收获:一是对四川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和独特作用加深了解,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面貌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二是目睹了四川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走进甘孜藏族自治州后,这里的风土人情、壮丽河山以及脱贫攻坚所取得的长足发展,都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三是加深川台两地的相互了解。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和“八八风灾”后,两地同胞出于血浓于水的感情,都向对方灾区慷慨捐献,彼此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两岸媒体多传播这方面的信息,促进川台关系进一步提升;四是增进了两岸记者的友谊,促进了两岸新闻媒体的交流。

道孚:万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助农增收

■县委中心报道组 张德禧

7月中旬,在道孚县八美镇少乌村,从成都自驾游玩的李明先生坐在康北中藏药材体验中心,抿一口用大黄泡的药茶,清甜的味道沁人心脾,既能看得见大黄的种植过程,又能直观体验到中藏药材的功效,让他感觉非常惬意。

远处,药材中心大黄基地中少乌村村民呷德罗珠在一大片绿油油的作物丛中忙碌着:“你看,这就是大黄。自去年基地建立后我就在此务工,半年时间我就挣了5000多元,不仅学到了种植技术,而且增加了收入。今年我家种植的10多亩大黄,绿业公司不仅垫付了30%的种子费,还签了保底价回收合同,销路不愁了。”

这只是道孚县打造康北中药材体验中心的一个缩影。

“在当地,老百姓多以种植青稞等传统作物为主,但长期以来,青稞的价格一直徘徊在每公斤5元左右,且由于销售市场有限,增产不增收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难题。”该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6年,道孚县引进了马尔康绿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道孚的海拔在2000米至3900米之间,气候和土质适宜种植大黄、秦艽、油牡丹等药材,种出来的药材功效成分的含量符合国家药店标准。中藏药材基地的负责人王维春说,公司采取“种植前进行培训”“生长中技术服务”“收成后保底回收”三项承诺,切实打消了老百姓对中藏药材的不清楚、不敢种、销不出等顾虑。

今年初,道孚县已建成一个以培育适应高原生长的中藏药材的种苗、种子、种根的康北中藏药材种植园区示范基地,同时,依托县域良好的种植条件和环境,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牧民”的新模式,集中建立了规范化种子、种源资源圃的形式,解决品种问题,利用现代化规范化栽培技术解决管理、施肥、病虫防治等问题。

当前,除了少乌的250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道孚县已在扎坝、瓦日、玉科和八美四个片区13个乡镇推广种植秦艽等中藏药材11700余亩,覆盖群众1460户10000余人,其中涉及贫困户863户5000余人,预计人均年增收1750余元。同时,实现200余人务工就业,当地农户在基地打工年收入可达60余万元。一条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的中藏药材奔康路在道孚铺就。

新闻推荐

道孚上万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助农增收

7月中旬,在道孚县八美镇少乌村,从成都自驾游玩的李明先生坐在康北中藏药材体验中心,抿一口用大黄泡的药茶,清甜的味道沁人心脾,既能看得见大黄的种植过程,又能直观体验到中藏药材的功效,让他感觉非常惬...

道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道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