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3万年以上 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丰富、地层与时代清晰的阿舍利技术遗存 稻城皮洛遗址 石破天惊

成都商报 2021-11-02 01:31 大字

皮洛遗址古文物DNA样品提取

皮洛遗址

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在四川稻城县附近发现了一处距今13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皮洛遗址,发现包括手斧在内近万件石制品。皮洛遗址的发现,被旧石器考古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称为“石破天惊”,不仅是旧石器领域的考古成果,也是全中国考古界的成果。

此次发掘的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负责人郑喆轩告诉记者,皮洛遗址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750米,而高原地区的野外考古工作向来不易。“首先,高原剥蚀地貌区的土就很难堆起来,而且高原多风,加上冰川侵蚀、气候影响,很多地方就是荒漠戈壁,人类居住点也比较分散,难寻遗迹。”

而在皮洛遗址,令考古队员们惊喜的是:连续的地层堆积、完好的埋藏条件和清楚的石器技术演变序列,穿越时空,无形中展现出一幅早期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动人画卷。

郑喆轩介绍,皮洛遗址最重要的一个发现,莫过于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丰富、地层与时代清晰的阿舍利技术遗存。阿舍利组合就是旧石器时代石器技术的一个代表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距今170万年至10万年间,鲜明特色就是左右对称的石器,其组合包括手斧、手镐、薄刃斧、大型石刀等。尤其以手斧为典型代表,鲜明特色就是左右对称,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具有挖掘、切割等多种用途。

皮洛遗址还将给世人带来哪些震惊的发现?答案还要继续等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皮洛遗址考古工作站称,随着高原冬季的来临,皮洛遗址第一期考古发掘即将结束,明年开春后将继续第二期发掘。

考古价值

专家大赞皮洛遗址:

它是近年中国旧石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学者休士顿·埃德加曾在川西高原采集到两件手斧,但位置、年代等具体信息已不可考

■ 2019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负责人郑喆轩在甘孜州调查时,意外发现了手斧

■ 2020年5月12日:旧石器研究室在稻城县附近发现皮洛遗址

■ 2021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遗址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发现石制品近万件

2021年9月12日:四川省文物局再次组织专家、学者对皮洛遗址进行考察和研讨

皮洛遗址的发现,在国内考古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多位专家认为,皮洛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一项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与社会政治意义的考古新发现,将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力。

旧石器考古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更是称此次考古发现为“石破天惊”,无疑是近年中国旧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

在高星看来,皮洛遗址首次建立了四川和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为该区域其他遗址和相关材料树立了对比研究的参照和标尺。在旧石器这一领域,四川比较空白,虽然在富林、资阳等地有少量旧石器的发现,但总体旧石器文化非常少。而皮洛遗址有7个文化层位,并且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遗址,是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和文化技术发展材料信息的叠加。这就建立起这个区域的文化参照和标尺,立起来了一个文化的擎天柱。

第二,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技术体系,是东亚看到的最典型、制作最精美、组合最完备、技术最成熟的一套体系,应该是西方阿舍利晚期成熟的技术体系。哈佛大学人类学家哈拉姆·莫维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南亚考察,提出了一个“莫维斯线”。他认为旧石器时代,位于该线以西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是以阿舍利手斧文化传统为代表,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东亚,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传统为特征。最近几年,国内在百色、洛南等地发现了手斧体系,但在技术方面总体和西方有所不同,所以“莫维斯线”争议一直存在。但皮洛发现这套阿舍利技术体系后,这个争议将就此尘埃落定。

第三,3700米高海拔地区发现的皮洛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体系。一般认为阿舍利是一个特定人群、特定技术的文化传播,皮洛遗址的发现,表明特定人群对高海拔这种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所以具有特定的意义。

第四,皮洛遗址的空间位置同样非常重要而敏感。亚洲东部包含阿舍利技术遗存的遗址星星点点分布在印巴次大陆和中国广西百色、广东郁南、湖南洞庭、湖北郧县与丹江口、陕西汉中与洛南、山西丁村等地区。皮洛等含手斧的遗址填补了该技术体系的一个关键空白区和缺环,连接起印巴次大陆、中国南北方直至朝鲜半岛的阿舍利文化传播带,对于认识远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交流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第五,这里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人类扩散、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研究都是热点课题,皮洛遗址恰好处在这些关键时间节点上,有助于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古根系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史前根脉。

发掘过程

手斧引出的一场考古大发现

旧大陆东侧的手斧遗存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学者休士顿·埃德加曾在川西高原采集到两件手斧,但位置、年代等具体信息已不可考。2019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负责人郑喆轩在甘孜州调查时,意外发现了手斧。

什么是手斧?手斧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和日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其两面对称,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有着切割、挖掘等多种用途,故被称为远古人类的“瑞士军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标识。

郑喆轩回忆,当时深入甘孜州开展考古调查,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旧石器专项调查。他们一行人从康定出发,对沿途展开拉网式调查,但连续十天都没有任何发现。之后,顺着318国道向雅江方向行进,郑喆轩在东俄洛村调查时,发现地上有一块带尖的石头,有明显人工打制痕迹,凭借多年经验判断,这块“石头”便是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典型标志之一——手斧。

随后,郑喆轩和团队在川西高原开展了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工作,在甘孜州新发现24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旧石器地点,采集手斧、砾石石器等百余件。

2020年5月12日,旧石器研究室在稻城县附近发现皮洛遗址,遗址平均海拔约3750米,处在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的三级阶地上。该阶地宽约500米、长约2000米,遗址整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初步调查勘探显示,遗址地层堆积保存状况良好,并发现有原地埋藏的手斧遗存。

2021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遗址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考古队揭露了多个人类活动面和用火 、打制石器的遗迹,发现石制品近万件(地层出土石制品6000余件,地表采集典型石制品3000余件)。

9月12日,四川省文物局再次组织专家、学者对皮洛遗址进行考察和研讨。

皮洛遗址公园、博物馆筹建 稻城旅游再“上新”

“这里是人间的天堂,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在著名探险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如是描绘“最后的香格里拉”。

今年,位于“香格里拉”稻城的皮洛遗址的发现,被考古学家们称为“石破天惊”。记者注意到,皮洛遗址的发现,也让远古文化成了稻城县文旅产业的一大看点。稻城县正积极筹备建设皮洛遗址公园和皮洛遗址博物馆,据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邀请规划专家开展建设规划。县展览馆被临时改为皮洛遗迹出土旧石器文物陈列室,用于展示在遗址中发现的珍贵石器等。

在四川,素有“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一说,盛名之下,稻城也在构建“南部自然生态旅游圈、北部天文科普旅游圈,海子山至俄牙同贯穿全境的旅游景观廊道,多点支撑的文化旅游新业态”。而迄今为止面积最大、地层堆积连续、文化类型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皮洛遗址的横空出世,让稻城再次“上新”。至此,北望璀璨星空、南醉绝美亚丁、东寻远古文化,“三巨头”跨界集结,助稻城文旅高位再求进。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乔雪阳

新闻推荐

“安逸走四川”有这些“新姿势”

黄金周来四川玩,如何看新、看奇,避开“打堆堆”、不看“人从众”——“安逸走四川”有这些“新姿势”四川稻城亚丁景区。稻...

稻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稻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