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深情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雅安日报 2021-09-29 08:48 大字

市医院医生开展教学查房

医疗专家师带徒帮扶带教、“组团”开展手术治疗、“打包移植”先进医疗手段……自2018年起,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就参与到全省脱贫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之中。

3年多来,市医院一批批支援人员充分结合甘孜州稻城县人民医院和甘孜州乡城县人民医院现状及发展实际,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两家医院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今年1月1日,新一批“传帮带”支援人员抵达甘孜州稻城县人民医院和甘孜州乡城县人民医院,开始新一轮的“传帮带”工作。近日,省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管理办公室对市医院支援稻城县人民医院工作给予了通报表扬。

让“不能”成为“能”

“那名藏族男子只有20多岁,来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休克症状。”回忆起几个月前的那个夜晚,市医院心内科医生邹礼华依旧记忆犹新。

那是一名有腹痛腹泻症状的男性患者,送到稻城县人民医院时患者的情形已让人十分担忧:心率高达每分钟170次、神志恍惚、脱水,甚至一度出现休克症状。当时,时间已是凌晨1点,但抢救患者不容一丝迟疑,邹礼华立即召集人员进行会诊、抢救。

邹礼华坦言,患者是典型的感染性休克,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患者已经处在相对危险的状态下了。“受到当地医疗技术和群众自身医疗常识限制,该患者的病情显然被耽误了。”邹礼华说。

随后,在邹礼华和当地医生的努力下,患者逐渐恢复了意识,感染症状得到缓解,最终平安出院。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邹礼华十分清楚心血管内科疾病所面临的状况:病情发展迅猛、变化快、早期识别异常重要。所以,看心电图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就是一项必备技能,心电图可准确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有效察觉心脏隐性疾病,为诊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更能在其他医学领域中起到辅助诊断的价值。

在当地医院微信群中,有一个“心血管微信群”,里面的成员除了稻城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外,还有该医院门诊科和急诊科的医生。在这个微信群里,邹礼华会将典型异常的心电图发出来,供大家识别学习,时间一长,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大家都会识别了。“所有人识别能力加强后,对于当地急诊急救、疑难危重症的治疗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邹礼华说。

每日心电图学习,不过是市医院心内科在帮助稻城县人民医院提高医疗水平的其中一个措施。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及教学查房”、对心电图机及除颤仪的使用进行全院培训并进行考核、每月定期对全院开展专科学习讲座、进行公共场合工作人员心肺复苏培训……多项工作的开展,让稻城县人民医院在心内科治疗和诊断上有了更加完善全面的知识储备,让一些原来在当地无法诊断治疗的病症变成了可能。

在乡城县人民医院,来自市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欧峻松与麻醉科的何东江则加入了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应急小组。在正式疫苗接种前期,他们便对接种的流程、应急方案和各种抢救设备进行多次演练,二人还对整个流程中未发现的问题发表了自己意见,并得到预防接种相关人员的采纳。

让“没有”变成“有”

“我从来没想过,在我们医院也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乡城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彭措说。

今年3月,一名年过六旬的老年男性不慎摔伤左髋部及右小腿,随后来到乡城县人民医院就诊。对口支援的市医院骨科医生蒲敏在完善相关检查、病史、查体及阅片后,考虑到患者年迈,身上还有两处粉碎性骨折、合并肺部感染等疾病,在与整个外科医师团队详细分析手术方式后,制定了微创闭合复位PFNA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几乎不出血,恢复极快,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无数高龄高危患者的生命,但在乡城县人民医院,这样的手术却从没开展过。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市医院驻乡城县人民医院的麻醉科主治医师何东江为患者评估了麻醉方式,做好术前准备,蒲敏为患者完成了这场长达5小时的手术。术后,蒲敏还带着徒弟彭措等人多次查看该患者手术伤口情况,并复查影像学检查。而这也是乡城县医院首例使用PFNA技术救治的患者,填补了乡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技术的空白。

从无到有,这是市医院“传帮带”支援人员带给稻城县人民医院和乡城县人民医院最大的变化。

稻城是著名的旅游地,每年都有各地游客前来游玩,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张华军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位浙江游客突发疾病的状况。

当时已是晚上9时,稻城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呼啸着拉回一名患者,该患者心跳骤停、瞳孔扩散,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经诊断,该患者脑内存在一个动脉瘤,但该医院并没有条件为患者进行手术。从稻城县到康定具备手术条件的医院,至少也要7到8小时,如果途中不采取有效措施,患者根本无法撑到那时。“好在,我们已拥有了可以稳定患者病情的设备和药物。”张华军说,从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2点,长达5小时的努力,终于让患者病情稳定,得以顺利转院。

从今年3月开始,在张华军建议下,稻城县人民医院开始购买神经外科所需要的基本器械,张华军还对该医院相关人员的理论、器械操作进行培训,医院也逐步开始接收相关病人。在病人收治过程中,张华军会详细讲解该病例应如何处理,并通过言传身教,使医院建立起一支专业治疗颅内出血和颅脑外伤的专业组。目前,该医院已治疗颅内出血和颅脑外伤20余人。

让“输血”变“造血”

今年1月,稻城县人民医院完成了该县首例单孔多筋膜腹腔镜手术,主刀医生正是市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喻世莉。

此前,稻城县人民医院的病人若要做此类手术,就需要承受开腹且创伤大的痛苦,单孔腹腔镜手术无疑为当地患者带来了福音。有了第一台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稻城县人民医院陆续迎来了有同样治疗需求的患者。

今年3月,又一名需要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到了稻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这一次手术,同样是喻世莉主刀,而稻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翁姆医师、金马云医师则从中协助。在保障手术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喻世莉还不忘为徒弟传授技术,将术中每一个操作步骤关键点及能量器械使用方法,都详细为徒弟们讲解,并手把手带教腹腔镜下持针及缝合打结技术。术后,喻世莉带领妇产科团队悉心管理患者,并制定了腹腔镜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应对措施,让所带的各位徒弟们做到手术心中有底,术后管理有方。

在喻世莉指导下,今年稻城县妇产科已抢救危重孕产妇10余例,完成手术40余台,手术量是去年的三倍。前段时间,喻世莉的徒弟金马云在面对一位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情况下,沉着应对,帮助该产妇顺利脱险。

同样在乡城县,在支援乡城县人民医院小组队长欧峻松与市医院心内科医生配合下,还完成了乡城县第一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避免了该患者大部分心肌细胞的坏死。

如今,要把医疗技术留在稻城县、乡城县,从而造福更多患者的心愿,已成为市医院所有对口支援人员的共识。

病房查房时需要问什么、手术中器械怎么摆放、如何进行医患沟通……面对这些问题,对口支援人员都会事无巨细地给受援医院临床医师讲授。

这样的“师带徒”模式,几乎是所有对口支援人员的“标配”。对受援医院临床医师讲授各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进展,传授先进的科学医学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门诊上继续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及规范治疗进行指导;不定期通过各种方式考核落实学习情况,自发组织参与培训医院执业医师技能及笔试考核,提高受援科室业务水平、认识能力。

为了让受援医院人员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及职业助理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市医院对口支援人员再次对受援医院进行未通过技能操作考试人员的短期集训。在今年考试中,稻城县人民医院1人本年度通过中级考试,1人通过执业医师技能考试,4人顺利通过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乡城县人民医院6人通过了临床技能操作考试。

本报记者鲁妮娜

新闻推荐

农牧民变收租人

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农牧民变收租人切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文莎“真没想到下半辈子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5月31日,稻...

稻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稻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