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街道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

潍坊日报 2021-04-06 08:39 大字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窦浩智通讯员沙磊)今年以来,峡山区郑公街道立足资源优势,以郑公祠、郑公书院为核心构建历史文化旅游线,以内环湖路散布的生态种植园串珠成线构建生态观光带,统筹推进生态观光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

郑公街道因郑玄而得名,郑玄祠、郑玄墓、郑公书院等是街道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进一步深入挖掘“郑玄文化”,2020年11月份街道建成了郑公书院,这是在郑公祠基础上街道打造的又一个郑玄文化点,目前已收藏研究郑玄的学术著作、古籍430余本以及民国年间扑灰年画等数十幅书画作品。书院运行以来,已与当地多所学校联合开展了多期研学讲学。去年12月份成功举办了郑玄文化研讨会,就郑玄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工作进行集中研讨,同时与部分高校的学术研究相结合,郑公书院相继成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研基地”“青岛大学文学院大学生教研基地”。郑公街道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郑玄墓、凉台遗址、龙且冢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灰埠子遗址、郑崇墓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另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以及张良沟、韩信坝、古稻城遗址等。这些散布的历史遗存与郑玄文化相辉映,构筑起一条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线。

高效生态农业是郑公街道又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清明时节,后店西村林果家庭农场内的桃花、梨花已进入盛花期,桃花夭夭,梨花点点,煞是夺目。农场经理马庆收告诉记者,环湖路一带的生态园春天赏花、秋天采摘,已经逐渐形成独有的乡村游品牌。去年30多亩的樱桃是第一年坐果,采摘游客就占到了销售额的大半以上。去年以来,郑公街道整合生态种植资源,着力构建“南蔬菜、中养殖、北林果”的整体产业布局。在南部地区借助现有蔬菜种植产业,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推动蔬菜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借助现有养殖产业,在淘汰落后零散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化、无污染型养殖企业,同时借助金丰农业合作社,着力发展粮田托管项目;在北部地区依托现有林果种植产业,推动林果采摘产业上档升级。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计划重点打造后店西、刘家沟两个亮点村庄,推动沿线采摘更换新果树品种,沿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街道面上形成环湖沿线生态旅游、观光采摘、文化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据了解,围绕进一步放大资源优势,郑公街道将对环湖路东侧前郑公村至柿子园村湾塘进行连片治理;借助郑一村环湖路西侧现有公园,结合“郑玄文化”进行全面提升,打造“郑玄公园”;围绕环湖沿线,将“郑公祠”、民俗村庄、“郑玄公园”“十里荷塘”“龙且冢”“凉台遗址”等景点深度融合,全面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叫响“生态文化旅游小镇”文旅品牌。

新闻推荐

中国自主研发日冕仪成功获得白光日冕像

新华社昆明3月4日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50毫米白光日冕仪近日成功观测到内日冕,并获得了白光日冕像。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

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