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镌刻泸州大爱

泸州日报 2019-06-14 09:0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巨龙乡党委书记龙龙以自豪的语气告诉记者:“泸州援建以来,然央村已经被评为3A级景区、省级‘四好村’、省旅游扶贫示范村,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然央村在稻城亚丁旅游环线上,距亚丁景区40余公里,有草原、温泉。

根据这里独特的环境和藏寨风格,泸州援藏工作队投入援藏资金,保护古道残墙、建步游道和休憩设施、增添旅游功能等。

去年5月,村民新建的旅游民宿接待了第一批客人,带动了其他村民吃“旅游饭”,到现在已接待游客上万人。

村里有一座莲生小院,是在泸州援藏工作队引导下建起的旅游民宿。24岁的院主四郎拉忠对小院带来的收入很满意。

泸州援藏工作队还引导村民发展藏香猪、藏香鸡、冷水鱼养殖,使村民的“钱途”越来越宽广。

63岁的村民布呷对记者说:“去年我一家5口就有8万元收入。泸州援藏队员日晒雨淋,带领大家改变村子的面貌,为我们增收想办法,我很感动。”

如今,然央村33户村民中,一半以上买了车。

藏语的“然央”,意为“聚富之地”,而泸州援建的一个个曾经的贫困村,也正在走向“聚富”之路。

仁心播撒医疗种子

记者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中心卫生院见到王利洪时,已是下午6点。他脸上是藏区紫外线长期照射形成的高原红。他在为一位藏族老人诊治,并指导藏族女徒弟拉次:“从症状来看,病人的颈椎有问题。”

作为泸州援藏工作队队员,王利洪三度援藏。

首次到稻城,他调查发现,当地群众的颈肩腰腿疾病很普遍,就申请在稻城县人民医院创建了康复科,开设穴位埋线、中频脉冲电治疗、灸法、火罐等医疗业务,后来又申请到香格里拉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了全县第二个康复科。

藏族人扎宝拥金患面瘫,在外地求医一年没治好,听人介绍找到王洪利,经一个月就治愈了。

如今,在藏区群众心中,王利洪宛如华佗一般的存在。病人来治病,如果王利洪没在,病人宁愿忍着病痛也要“等王老师回来了再来治疗”。

今年2月,王利洪利用春节假期,自费1万多元到成都、重庆学习小针刀、浮针、套管针等技术。回到藏区后,他治病更加得心应手。

为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他多次举办讲座,培训针灸、按摩、理疗、中医中药、心肺复苏等临床操作,已经培养了廖江波、扎西泽仁、拉次等10多名医疗人才。

去年起,他着手培养村医,将技术下沉。他说:“目标是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康复网络。”

泸州作风获赞

谈及泸州对稻城的帮扶,稻城县委书记曾关和动情地对记者说:“泸州援藏工作队把好的发展思路带到了稻城,帮我们引进企业,发展产业,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使稻城的深加工产品从无到有。产业发展需要资金,只要我们提出来,泸州都无一例外地大力支持。泸州援藏干部克服恶劣条件,和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也把好作风带到了稻城,促进了民族交流和社会稳定,对我们的干部更是起到了带动促进作用。”

面对赞誉,泸州援藏工作队的脚步更加坚定。

对于下一步帮扶重点,王刚说,重点是“软件”建设,将建设校长、骨干教师、新教师三支队伍,提升全县教育水平,同时大力培养医疗人才;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向全域旅游转变;加大种养业发展力度,为稻城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记者采访结束时,王刚从稻城出发,要赶往成都,与几个大型超市洽谈土豆、土豆粉销售事宜,为稻城找“大市场”。

“泸州援建”的“闯关”模式,仍在继续。

新闻推荐

风吹过,云飘过,鸟飞过

西藏,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今年暑期终于成行,一走就是二十天,一路景色美不胜收。归来后,久久魂牵梦绕的竟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地...

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