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行记
□肖笃勇(成都)
出映秀到丹巴
深秋时节,我乘坐朋友的车,从成都向丹巴进发。
成都平原延展到都江堰,开始羞涩矜持起来;但要真正领略山水地貌的迥异,须经过紫坪铺水库,到达汶川的映秀镇。映秀,因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名声和气质陡然提升,处处穿梭着自驾游的车辆和拍照流连的游客,温馨之余,平添了几分自然。
车子穿越一座座山、桥梁和隧道,越过“熊猫之乡”卧龙镇,看过夹岸高耸奇丽的山峰和斑斓的的彩林,不知不觉中,车子开始翻越巴朗山。巴朗山山高气远,风光无限,“一山四季”不同的植被景观令人称奇。接近山顶时,雄鹰翱翔,云雾飞绕,让人禁不住豪迈起来。不一会儿,著名的四姑娘山便跃入眼帘。四姑娘山是邛崃山脉的主峰,海拔6000多米,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四姑娘山,都是金字塔形角峰,巍然屹立。在绚丽的阳光照射下,四座山峰的峰顶白雪皑皑,恰如四位高挑俏丽的藏族姑娘,头顶洁白的哈达,向着远方和大地含笑注目。
过了四姑娘山,算是进入川西高原。地貌景观突然发生改变,山势倾斜,断褶挤压明显,故而岩基裸露,多悬崖峭壁,时见碎屑坡或倒石堆。没有了植被的茂盛和山清水秀,荒芜与荒凉多起来,黑褐与苍茫间,多少让人有点进入远古的感觉,但天空湛蓝,白云像新开的棉花,阳光是水滤过的;人户也逐渐多起来,生机更加盎然。
车子沿着小金河下行,一忽儿让你欣赏峭崖孤松的图景,一忽儿又是一幅山体雕刻画呈现眼前;最温暖的,仍然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小金河谷最多的树木,大概就数白杨树和黑桃树了,时不时,透过路边树上高高的黑色鸟巢,胸间顿然生出“老树昏鸦”的情愫。
一栋栋规整的土石砖房,房顶上的白色四角和五星红旗,在和煦的阳光与五彩经幡里,耀眼、祥和。多次行走于这条道路上的朋友说,已经进入丹巴县境的半扇门乡了,河谷开阔处的田间是一排排黑色的“帐篷”。朋友说,那是藏民们在培育羊肚菌,脱贫致富。
大渡河第一城
丹巴,是大渡河源头的“第一城”。丹巴多山,河谷纵横,大金河与小金河在县城东边的三岔河汇合后,开始称为大渡河。
一个周日,我费了点周折,终于站立在大渡河的起点——两河交汇处一堆嶙峋积苔的石块。而大渡河真正的源头,则是要沿着右手边的大金河,直追溯到青海玉树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
眼前的大金河水雄浑,小金河水碧亮,汇合后的大渡河水先是中间青黄一线,继而交汇融合,如男欢女爱,一路深沉,浩荡东去,正应和了藏语“嘉绒”深情的历史寓意。“嘉绒”是“嘉莫查瓦绒”的简写,“嘉莫”指女王,“查瓦绒”意河谷,大渡河历史上叫“嘉莫欧曲”,竟然是美丽女王的泪水与汗水。
书上说,“大渡河属于高山峡谷型河流”——峡谷深切,水急浪湍;坡岩陡峭,如鼠噬鹰啄、刀砍斧削;于苍凉沧桑中,大渡河不仅仅蕴含着沿河不同地段的历史文化气韵,还刻划着丰富的地理地域风貌,包括频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初到丹巴,生活在平原的人心里会泛起“逼仄”的感觉,坡势耸峭,河谷狭促,山道蜿蜒如线。县城章谷镇,藏语里就是“岩石上的城镇”之意。房屋都是依山而建,藏式风格的房屋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深入到丹巴城里,原来别有街巷,受地形地势的限制,固然仅有一条步行街相对宽大和平直,余皆狭窄起伏,却不失宁静优雅,素净祥和。
事实上,在当地人眼里,“丹巴城”早已经突破地域的概念,包含了“中国最美乡村”甲居藏寨、被誉为“千碉之国”的东女国故地梭坡与圣洁的墨尔多神山,还涵盖了神秘的美人谷、牦牛谷和邛山村土司官寨。
那么,真正撑起丹巴这座旅游之城的灵魂又是什么?当我穿越丹巴的山水、用心走过藏寨和巷陌时,终究听明白,是代表嘉绒藏族文化核心地带的丹巴的历史,那藏族女性头上飘动的头帕,迷人的装饰与图纹。是苦荞花海里的选美大会,宛若仙境,惊艳四方。是洋溢在丹巴老人和孩子们脸上的健康、满足与幸福,一种源于故土的自然表达。是丹巴城永不停息的歌声,是我在出租车上听到过漂亮女司机哼出的节奏鲜明的藏歌。是丹巴美女和小伙子们,或者再邀请上大方的游客,手拉手围成圈跳出的释放自由与活力的锅庄舞……
与碉楼邂逅
说起丹巴,“美人谷”的名片似乎更加靓丽,像她的脸面;藏寨风情实在浓郁独特,似她的躯体;五条河流呈梅花瓣旋转流淌,又如她的血液;而能代表嘉绒藏族文化骨骼筋络的,我却认为莫过于碉楼了。
事实上,在丹巴,无论是行走在深山河谷中,还是漫步于田间林园和藏房路口,随处可见高大的古碉或残垣断墙的碉址遗迹,显示出厚重和深沉的力量,抑或是斑驳残缺了,一样地苍劲与雄奇,透露出岁月的悲壮和赞叹。
以现代建筑工艺水平看,古代碉楼的建筑语言很简单。建造时就地取材,主要是石片和黄泥土,外加木料和草筋。基础一般用巨石填砌成实心,往上修砌时以墙内隔层作为脚手架,工匠站在脚手架上施工操作,不挂线,不吊角,全凭技艺经验目测墙体平面和角的垂直线。高碉砌墙技艺讲究错落叠压的技巧,上层大块片石必须叠压在下层大块片石交汇的缝隙上,大小片石之间有黄泥粘合,不留空隙,同时兼顾到横向的叠压关系,以及在隔层铺设好柏树木杆作为墙筋。所以,从外面看碉楼的片石结构,石头与石头之间形成“品”字形,绝无二石重叠现象;再加上高碉下阔上窄,形成极强的向心聚合力,使得碉楼历经风雨、战争和地震,几百上千年屹立成了坚固的“东方金字塔”。
碉楼一般为高状方柱体,层高四至十余层,常见有三角、四角、六角和八角,而在梭坡乡,还能看到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五角碉,以及与它隔大渡河相望的两处象征至高权力和身份的十三角碉。甚至于在丹巴的民间,人们还能从碉楼的建筑外形上区分出它的性别,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嵌在内部,不外露,无痕迹。这是否与丹巴在历史上曾是东女国的中心区域,与东女国历史上的女权印记和女性崇拜文化有关呢?
碉楼是战争的产物,经历了冤家械斗、部落战争和外部势力扩张征服的历史,清乾隆年间的金川战争,很多时候就是围绕高碉的攻防进行。丹巴的碉楼还有修建在屋后、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的“家碉”,用于保护村寨、部落近似于城栅的“寨碉”,建筑在要隘险道或悬崖峭壁上的“要隘碉”,以及传递信息或召集人马的“烽火碉”和标志边界防御关卡的“界碉”。
相遇是一首感动的歌,别离是一曲笙箫下的锅庄舞——我知道,丹巴碉楼的秘密和魅力,是写不尽的。远处一栋苍黑古老的碉楼下,石榴花开得跟火一样红,一位高挑的丹巴美女摘下一枝双蒂石榴花,正开心地逗惹着一位英俊的小伙子。
新闻推荐
甘孜日报讯近日,笔者来到丹巴县巴旺乡聂拉村,当地村民正在地里开挖种植苹果苗,拉线、刨坑、种苗……一幅忙碌有序的春季农耕...
丹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