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谱新篇 乡村旅游敲开甘孜州百姓致富门

甘孜日报 2019-04-02 01:01 大字

康定羊肚菌种植基地吸引了众多中省媒体关注。记者 谢臣仁 摄

◎韩一雪 人民网记者 朱虹

3月29日清晨7点30分,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迎来了第一缕阳光。三月,草长莺飞的时节,大渡河流域的美丽生态分外惹眼。

自去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大渡河流域休闲游受青睐。以沿岸的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去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1.5亿元。

2018年,甘孜州确定重点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村282个,在流域内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善治、乡村人才聚集、全面奔康提升七项行动。

从“零散乱”的村容到“个性显”的特色民居,从“累没钱”的苦日子到“轻松赚”的好日子。甘孜州大渡河沿岸的百姓探索出高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借力乡村旅游敲开致富门,努力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种地造景两相宜 乡村旅游敲开百姓致富门

眼下,羊肚菌已到了采摘时节,一筐筐满载丰收的喜悦。这里是康定市姑咱镇章古山现代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一个藏区现代化农业新样本。自去年5月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来,康定市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企业引领、基地示范、辐射推广,探索出高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章古山示范园区项目总规划面积1700亩,计划投入1.3亿元,最终将形成高原特色食用菌及蔬菜大棚喷灌区 、特色农林果木产业种植区、高原特色中藏药材植区、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区的‘四区一园’的农旅综合发展格局。”据甘孜州三祥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华庆祥介绍,示范园种植了芍药、西洋参、白芨等中药材,还栽种了苹果、桃、梨等18种水果,“四个月赏花、四个月采果,章古山将会变成一个花果山。不只是简单地种地,更是别具匠心地造景,种地造景两不误,这里的藏式田园风光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记者走进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的“幸福桃源”,漫山遍野的桃花映入眼帘。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从远处传来,花丛中身着汉服拍照的少女,与花海构成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和谐图景。

杵坭乡杵坭村背靠绵延青山,紧邻大渡河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特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州内外游人前来赏玩。当地村民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纷纷办起农家乐,大步迈入小康路。

“我从23岁就开始种植桃树了。”果农刘代伦告诉记者,以前种植的品种单一,挑到县上去卖也卖不到好价钱;现在通过示范区建设,桃子增加到七个品种,质量更加优化。“借助电商和乡村旅游,在家门口就能把桃子销售一空,这是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短短几年,杵坭乡从一个贫穷落后,变成了现在“赏花品果、修身养性”就到杵坭的乡村旅游名片。交通四通八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新村面貌得以整体提升,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008元上升到2018年的12000元,从传统农业为主发展成生态、高效观光立体农业,从以往无一家餐馆发展到现今具有休闲、住宿、餐饮的乡村酒店36家,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全域化得到体现,率先成为泸定县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镇。

文化传承织“钱景” “洋学生”游学大渡河畔

在甘孜州,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正在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在政府的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最适合的模式,依托的正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大渡河流域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民俗文化,传承乡愁文化,体现农耕文化,以文化丰富、提升乡村的内涵与品质,建设出一座座独具魅力的村落。

据悉,藏绣、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贵琼藏绣是藏绣中富有特色流派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贵琼藏绣不断吸多种艺术手法,技艺成熟、风格独特,已成为康巴藏区特有的文化现象。

3月18日,在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记者见到十几名“藏绣绣娘”围坐在大渡河边,飞针走线间,一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图案跃然布面。

“贵琼藏绣合作社从去年9月起步,绣到现在已经将近卖了两万块钱了,大家对我们的作品相当的满意!”泸定县指尖藏花贵琼藏绣合作社社长贾生艳在向记者介绍起合作社的业绩时,幸福感溢于言表。

记者了解到,去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沙湾村当地农村妇女组成的贵琼藏绣合作社正式建立,绣娘们可以通过合作社将自己的刺绣作品销往全国各地。

“这儿的藏族人家,家家都会藏绣,我希望能将藏绣文化推广出去,传承给下一代。”满头银丝的绣娘高永辉从小就习得针线,合作社建立以后,65岁的她不仅用刺绣作品为家里增收,还将这身藏绣功夫推广了出去。

乡村振兴让生态旅游火了起来,如何打好本地传统文化这张牌?丹巴县中路乡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创办研学旅行基地,让“洋学生”游学大渡河畔。

“农业是我们以往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中路必须具备的东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要在继续保持农耕文化的同时让旅游发力。”中路乡乡长文健康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伴着乡间田野长大的,对农田很是熟悉。但下一代可能连小麦是什么样的都不清楚。因此,我们正在打造一些旅游项目,争取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农耕文化的意趣。”

据悉,在丹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名为登龙云合的团队发起了希望集合各界力量一起投入丹巴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云合计划”。2015年10月,该团队首先在中路乡投入启动了其社会回馈项目:藏地第一座研学旅行基地——登龙云合研学旅行基地。

2018年2月5日,丹巴县中路乡乡村旅游合作社正式成立,全乡3332个村民中有80户近300人加入了合作社。为了给中路旅游合作社解决市场的后顾之忧,2015年,登龙云合团队先后开展了以国际学生为主体的大型旅游研修活动“疯狂玉米节”,举办了“小鬼当家”欧洲学生丹巴中路夏令营活动等体验活动,并将中路的研学旅游产品带到了英国伦敦WTM国际旅游交易大会。

去年三月,来自挪威班洛学校的87位外籍高中师生来到丹巴县中路藏寨,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研学旅行活动。中路当地村民带领外籍师生们一起种土豆、做藏餐、拔萝卜、爬碉楼、做藏绣、跳锅庄……川西高原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底蕴让这些来自欧洲的师生们乐不思归。

春花夏果秋景冬养 “康养+休闲”守住绿水青山

眼下的康定市时济乡若吉村是一片忙碌景象,当地正在对民居进行风貌升级改造。来到时济乡,铁索桥对岸就是若吉村,流淌的大渡河水从桥下穿过,若吉村内正在进行民居风貌升级改造,一些改造的民居外形已初显。

曾经泥石外墙、低矮屋檐、坑洼泥地……破旧不堪的村舍,如今摇身一变,门庭小院的休闲式客房展现眼前。

“去年,借着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康定市决定针对若吉村制定出打造‘水涧渔村’特色民居的项目,若吉村的命运才得以改写。”说起曾经的若吉村,村支部书记唐玉桥感慨万千,“‘水涧渔村’由康定市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和若吉村宏盛枇杷休闲观光合作社为主体组建公司,吸纳村民入股,‘联手作业’打造。”

“以前我们也想挣钱,可是无资金无能力,结果是累够了也没挣到钱;现在好了,还能当股东赚钱。”村民万树蓉认为,“钱景”可观。

“这个村的老百姓非常支持也非常有远见,一栋房子一年租金是5000,全村98户每一户都纳入我们的合作社。集体经营集体管理后,老百姓既可以收租金,也可以务工,作为合作社的一员还能分红。”时济乡乡党委书记徐超说,若吉村有60多种水果,四季气候宜人。

“‘水涧渔村’将以大渡河野钓、水果采摘、康养休闲为主题,以公司+农户的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春来踏青赏花、夏来乘凉摘果、秋来观景赏月、冬来休养生息,无论哪一个季节到这里来,都不会让人失望。”时济乡书记徐超充满信心地说,在“康养+旅游”的模式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依托美景做好文章。

新闻推荐

丹巴县消除零就业拓宽脱贫路

◎丹巴县委中心报道组杨全富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零就业贫困家庭成为脱贫奔康的制约瓶颈。近年来,丹巴县积极开拓脱贫路子,消...

丹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丹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