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水子乡水子一村村主任余德春: “希望更多的农民工兄弟跟我一起闯”

甘孜日报 2019-01-30 01:00 大字

苹果丰收了果农脸上充满了笑容。

◎林凌

1月25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笔者见到保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云和丹巴县水子乡水子一村村主任余德春时,两人聊得正兴起。

“这一趟来成都真是太值了!”余德春兴奋地说,下午就准备回村,争取早一天把村里的山珍鲜果卖到省城来。

不闯哪会有发展空间

余德春笑称自己的成都之行“是来拉业务的”。在水子一村,山上蘑菇木耳鲜美诱人,山下蔬菜瓜果绿色新鲜,“能不能把它们直接端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抱着这样的想法,余德春在朋友帮助下“闯”到了保和街道,结果让她觉得“不虚此行”:街道决定在和美社区拿出固定区域,帮助销售村里的鲜果蔬菜和山货。

“不闯哪会有发展空间。”这是余德春常说的一句话。正是凭着一股子闯劲儿,这位喝着牦牛河水长大的藏族妇女走出山村后,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让更多乡亲富起来,余德春决定回村组建家政服务队。在挨家挨户劝说下,一支仅有3人的家政服务队闯进县城。舍得拉下脸找活、舍得使出劲儿干活,家政服务队生意日渐红火,队伍规模也不断壮大。“年均增收近万元没问题。”一直跟着干的郑菊兰说。

女人干家政,男人出气力。余德春又组建起劳务队,承包了县城后山滑坡治理工程劳务项目。背水泥、扛沙袋、搬砖块、砌堡坎……余德春带着大伙儿一起干。几年下来,乡亲们的荷包愈来愈鼓,户均年增收额攀升至近3万元。

要致富必须多条腿走路

采访中,余德春说自己急着回村还有个重要原因:有村民在羊肚菌的栽培中遇到了困难。这是她带领村民发展的重点产业。

“要致富必须得多条腿走路。”余德春认为,家政、务工只是一方面,推动村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才是“造血”。

先在自家做实验,这是余德春的思路。不懂技术,到金堂种植大户处学习;没有良种,联系州农科院寻求支持。菌种下播后,余德春天天猫在地里:记录温度、湿度、光照……一年下来,“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羊肚菌喜获丰收。

一户带一户,就奔着余德春的名,全乡有300多户种上了羊肚菌。“去年一亩地平均能挣1.6万元,今年每亩应该还能高个千把元。”余德春预估。

她的付出也换来村民们的信任。从2004年当选,余德春在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修建河堤堡坎,打通入户、联户路,打造观光旅游,发展优势产业……村民刘玉芳记得村里的太多变化。“她要不在,就感觉没有主心骨。”村民扎西说得动情。

余德春还不满足,“脱贫奔康的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农民工出身的她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工兄弟跟我一起闯!”

新闻推荐

打铁还需自身硬 访州人大代表、丹巴县人民法院院长扎西郎加

◎甘孜日报见习记者包小玉“我觉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当好一名‘普法宣传员’。”见到州人大代表、...

丹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