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云洲家庭: 全家一起援藏 艰苦并快乐着

成都日报 2017-08-10 03:03 大字

刘云洲一家

2014年8月,刘云洲和妻子裴丽娟带着10岁的女儿举家搬迁至丹巴,两年的援藏生活就此开始。离开成都温暖舒适的家来到高原,除了蓝天白云的美景,其他的一切都艰苦得超乎两人想象。一家三口在这里工作生活,两年里先后走遍了全县147个行政村,20余所中小学实地调研,送教献课,同时为精准扶贫工作大量收集素材。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家人各司其职,条件虽然苦,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适应藏区生活 一家人苦中作乐

多年以前,刘云洲曾有一次前往泸县送教的经历,回家后,他给裴丽娟讲起藏区的故事,一个到藏区支教的梦想在裴丽娟心里生根发芽。她向往藏区的蓝天,朴实的人们,想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给孩子们。2014年,当支教的文件送达裴丽娟手中,她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然而激动之后,裴丽娟发现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她舍不得丈夫和儿子。在和刘云洲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带着孩子一起前往藏区,把家搬过去。这个大胆的想法马上遭到了家人反对,父母担忧藏区条件恶劣,更担心孙女小小年纪到那边不习惯。然而刘云洲夫妇认为孩子应该一起去,一方面没人能够代替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另一方面,这个经历不仅不会影响孩子成长,还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一切美好的幻想随着一家人进藏逐渐破灭,生活上的不便给了一家三口一个下马威。刘云洲一家的教师公寓在7楼,每天气喘吁吁的爬完楼梯,三人都觉得用尽了浑身力气,再也没体力干其他事情了。高海拔的气候让裴丽娟经常流鼻血,皮肤也变得粗糙。然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不能洗澡,家里不是停水就是停电,每个援藏队员都领到了一个塑料大桶用来装水,但这些水只够洗脸煮饭,洗澡的想法实在是太奢侈了,一周最多一次。

条件再艰苦也不能低头,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作为父母,刘云洲夫妇决定振作起来,给女儿一个好榜样。他们开始苦中作乐,在阳台上种花种菜。一家人工作之余坐在“秘密花园”里看星星聊天,枯燥的生活逐渐变得生机勃勃。

全新教育生活观念

让孩子生活更精彩

到达丹巴后,裴丽娟挂任丹巴县城区小学的副校长,刘云洲挂任丹巴县组织部副部长,而女儿刘馨雨则成为丹巴县城区小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和藏族同学们共同学习生活。裴丽娟倾尽毕生所学,改变了部分藏区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观念。

刚到丹巴时,裴丽娟在一次偶然的村小走访中,看到杨柳坪全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都在自来水龙头下接生水喝。她根据丹巴县学校学生饮水习惯的现状,设计出一套健康课程《正确健康的饮水习惯》。与此同时,她也不断呼吁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几家爱心企业捐赠了直饮水机,孩子们喝生水的习惯逐渐转变。

城区小学作为丹巴县最好的小学,背负着太多的期望和压力,学生们课业负担也非常重。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裴丽娟组建了一支格桑花合唱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训练。刚开始,有些班主任老师并不乐意自己班上的孩子加入合唱团,认为唱歌是不务正业,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裴丽娟坚持了她的理念:并不见得每位学生都要拼文化成绩考常规重点大学,艺术类院校一样能实现孩子们的大学梦。在她的带领下,格桑花合唱团演了一场又一场,学生们在音乐中收获了快乐,锻炼了能力,裴丽娟也在实践中转变了不少老师的教育理念。

本报记者 杨甦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提高履职能力 服务脱贫攻坚 甘孜州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班暨基层党建片区现场会

本报讯(州委组织部)为切实解决全州村(社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脱贫攻坚能力不强、服务群众意识不浓等问题,甘孜州出台了《甘孜州围绕法制纪律、脱贫奔康、群众工作全覆盖培训村(社区)干部工...

丹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