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脱贫礼赞歌

甘孜日报 2019-08-20 00:52 大字

(上接第一版)

产业提档

富民途径路子宽

政策兜底是保障,富民提档还得靠产业。2019年以来,甘孜州重点抓好专项扶贫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就业这一稳定增收路径,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后劲。

石渠县深入推进沿S457线绿色畜牧产业示范带和G215沿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以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青藏药谷特色中藏药材基地为引领,推动沙棘、人参果、大黄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色达县实施生态扶贫产业见效显著。5个造林合作社组织345名贫困户参与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沙化土地1万余亩,人均务工收入9629元。此外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发放生产母畜,支持贡布手工艺、明达牦牛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巴塘县在成都市双流区的对口援建下,成功引进成都牧山泉水业有限公司,打造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3180”高端矿泉水品牌;引进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打造总投资3500万元的“高原鲜”大棚蔬菜项目,开创了脱贫攻坚“县内飞地园区”模式。

今年以来,3180矿泉水厂已经在巴塘县通过签订正式用工和合同,聘用当地劳动力16名,每名人员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

拉真是巴塘县松多乡的村民,28岁的他家里已经有三个孩子,家庭以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玉米等作物,人均收入不足脱贫标准,是巴塘县的建卡贫困户。3180矿泉水厂入驻后,他被聘为门卫,负责公司厂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成为了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工资的上班族,休假的时候,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回家照顾家里、陪陪家人。

“以前都没有想过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还能每月拿到这么高的工资。”聊起现在的生活,拉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产业提档建设方面,甘孜州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9.5万亩、完成目标的101.77%,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3个、完成目标的63.89%。加快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村),19座旅游厕所已开工。完成中藏药材种植8.43万亩、完成目标的99.18%。甘孜、理塘等5县完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955人、完成目标的57.38%,开发公益性岗位13871个、完成目标的81.72%。

创新升级

藏区高原展新风

走进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森珠达孜王宫、三十员大将寨子、格萨尔文化体验区等特色建筑美轮美奂,向世人展现着底蕴深厚的格萨尔文化。历经两年多建设,格萨尔王城将在今年9月与甘孜格萨尔机场同步投入运营。届时,这座文化王城,将成为甘孜县脱贫攻坚工作从基础到创新升级的希望之城。

项目总投资6.3亿元,总面积达1455亩的格萨尔王城,是甘孜县贫困村的“飞地”集体经济实体,贫困村以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建成后,甘孜牧区的群众就可将水淘糌粑等美食,氆鲁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松茸等高原“山珍”直接拿到王城来进行市场交易。

从9月起,入股的贫困村每年将分得王城数万至10余万元的租金收入。“到时到格萨尔王城来卖土特产,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实现就业,取得股金分红。”对即将开城的格萨尔王城,甘孜县斯俄乡也哈村贫困村民谢德则瓜心中充满了期待。

格萨尔王城项目是甘孜州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创新升级的一个缩影。要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更多的创新升级,离不开内生动力的持续激发。为此,甘孜州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润育工程”的实施中,推广脱贫典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调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积极性。据统计,今年以来,依托2679所农民夜校,组织农牧民学汉语、学文化、学法律、学政策、学技能,已培训农牧民群众270.35万人次。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全州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完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藏区高原的群众们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文明新风树起来,感恩歌曲唱起来。“青稞酿出的酒献给我们的党;吉祥如意的酒献给我们的英雄前辈;充满感恩的酒献给我们的带头人”,为感恩党委政府带领大家脱贫攻坚,石渠县真达乡麻达村村民昂列巴专门编的一首藏语民俗歌曲,在村民口中广泛传唱,成为藏区老百姓感恩之情的最好表达。

新闻推荐

巴塘县 电影下乡丰富村民夜生活

甘孜日报讯“妈妈,我先和朋友一起过去了,你和爸爸还是快点哦,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五年级的泽仁彭措已经迫不及待了。日前...

巴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