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原藏区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北京第三批医疗援青干部刘云军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大千王艳
辽阔的青海巴塘草原,五彩经幡随风飘扬,藏族群众手捧哈达,迎接最熟悉的客人——北京组团式援青医疗专家每月一次的常规巡诊。
走在前面的是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现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院长的刘云军。三年对口援青以来,他已经带队下乡30多次,这次巡诊又新增了任务:登记治疗进展,分析多发病种,为下一轮医疗援青团队积累数据,提出方向。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心、用情、用力为高原藏区群众送健康。”三年来,刘云军探索医院改革“新政”,带领团队治病救人,培养人才,给地处偏远的玉树高原上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树地区,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距离省会西宁市800多公里,车程超过10小时。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生命的挽救,都是跟时间赛跑,每一次救人成功,都是高原医疗史上重要的一笔。
“比如消化道出血、突发外伤等患者,有很多都是耽误在转院去西宁的路上。”刘云军说,问题不止于此,内地援助的一大批医疗器械闲置一旁没人会用,许多科室未建立,儿科的新生儿死亡率竟超过13%……必须尽快全面提高诊疗水平,一批接着一批干,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刘云军先是每年挑选5位北京专家轮换带教,组团义诊,后又设法对接外地医院送人出去培训。
“新设备、新技术、新成就”,2017年到四川培训后上岗的眼科5名医务人员总结了这三个关键词,说起科室的业绩,他们语气里满是自豪。
据测算,3年来,医院人均绩效收入提高9倍多,医务人员增加100多人;先后组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感染性疾病科、消化窥镜科等14个新学科,开展168项新技术,填补玉树多项诊疗技术空白,仅新生儿死亡率就下降10个百分点;启动“白内障复明”“心脏康复”等惠民工程,受惠群众成千上万……
刘云军出生于河北省张北县的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就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立志从医。多年来,他在一线临床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在扶危济困中加深了对患者的感情。
即将离别,大家都舍不得。患者亲属普布桑周送来一幅画有“药王菩萨”的卷轴画,他说,刘院长就是牧民心中的“活菩萨”。
刘云军比来时瘦了10多公斤,失眠、心脏病长期折磨。医护人员说,他没完整休过一次假。就算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多方对接工作,三年在家的时间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刘云军说,对家人有亏欠,但付出绝不后悔。一次援青,一生情牵,就图藏区百姓说一句:“首都不远,共产党最亲”。
(据新华社西宁6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唱响甘孜好声音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 “中国好声音”甘孜州片区大赛即将在巴塘开唱
甘孜日报讯追逐梦想,好音同唱;巅峰对决,声动甘孜。备受瞩目的“中国好声音”甘孜州片区大赛,将于5月10日至11日在甘孜州巴塘...
巴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巴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