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孵化好项目提高农业创业成功率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1-02 05:31 大字

展销会现场。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2018年12月25日,一场扶贫攻坚青年创业农产品专场展销会在成都市宽窄巷子举办。参展商们格外活跃:有宣传意识,不等顾客问及,都是主动出击;有媒体意识,抓住记者一通介绍;有服务意识,主动提供手机充电服务……

原来,上述团队都是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孵化出来的优秀项目团队,这些项目经过多次打磨、导师指导和市场实战,初步显示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能力。

精选农业项目创投资源用在刀刃上

三年前,来自安徽的小伙宁伟凭着一腔热情,一头扎进四川与西藏、云南交界的极度贫困县甘孜州巴塘县。但没资金、没经验、没熟人,白手起家远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宁伟介绍,通过巴塘县扶贫第一书记李柯介绍,他们在短短2个月时间获得了省共青团 “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的10万元无息无担保贷款,并且获得了该计划的志愿导师吴艳的全程指导。

“一开始,我们想做养殖业,但吴艳分析,10万元做养殖,难度大、风险高,后来改种高原雪菊。如今果然小有成效,按亩产100多斤干雪菊,每斤收购价50-60元计算,亩均产值有五六千元了。”宁伟说。

偏远地区物流费比产品本身价格还高,如何解决?宁伟解释,他们把雪菊集中拉到成都加工、仓储、销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费用。通过与他人错季分担仓储费用,每月500平方米的仓储成本降了一半,大概为4000元左右。除了雪菊,他们还销售野生菌等高原特产,现在生产销售基本稳定下来。

宜宾市的崔秀荣在沿海打工时,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吃粉条,却分不清哪些加了明矾或者胶,安全问题是行业痛点。返乡创业,她高起点地拿到省农科院唯一授权的“川薯淀粉型甘薯绿色双减集成示范项目”。但是2014年,创业一年后,预算提早花完了,而市场开拓才刚开始,股东撤资让创业雪上加霜。

此时,经宜宾团市委协调,她拿到了与宁伟同一个项目的10万元无息免抵押贷款。如今,该粉条已经初创品牌,市场销售一路畅通。

提高“造血”能力孵化园更好服务创业

据介绍,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是全国唯一的省级财政出资、共青团运营的项目,为初创青年提供3万—10万元免利息、免抵押、免担保创业贷款;此外,还有一对一导师志愿者陪伴式辅导。

除了政府项目,民间也有不少创业孵化园,如何更好发挥后者的作用?

乔志军是成功的农牧业企业家,2012年,他在媒体上看到了眉山团市委招聘创业导师,便第一时间报名。通过参与上千个项目的辅导,他萌发了打造创业平台的想法,并在彭山区自筹自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大学生创业,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桌椅板凳、水电气暖通讯等,都需要钱。这些投得多,就限制了主业发展。孵化园让他们半年至一年内免费使用,专注创业本身。”乔志军说,但孵化园必须以商业运营模式做这件事,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否则只靠政府的项目补贴,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孵化园的主营业务是培训课程,与十多所高校有合作,此外还承办创业大赛和承担政府的一些购买服务,这些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

“我们还成立了导师基金,入股一些好的创业项目,股份不超过20%,这一收入占30%。”乔志军说,“另外就是用好政策优惠,目前,省就业局为孵化园的员工提供五险一金,每成功一个创业项目,就业局有几千元奖励。”

创业精神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的资源,应该好好呵护这种创新意识、干劲和闯劲,但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地浪费社会资源。乔志军认为,电商一哄而上,并不科学,电商背后的“硬通货”仍是好的产品;而创业在各大产业、行业当中,确实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有了好的孵化条件、帮扶支持,创业成功率可以大大提高,地方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更健康。

新闻推荐

“灰衣天使”李小聪 在堰塞湖安置点的日子

◎巴塘县委中心报道组11月17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的洪峰已过境巴塘县3天,金沙江水不再像前几天一样的疯狂,金色的江水静静地...

巴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巴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