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重镇巴塘风靡藏区的“弦子故乡”

华西都市报 2018-08-02 03:12 大字

巴塘弦子新传人洛松达瓦。

巴塘弦子。

金弦子广场。

藏族美女跳起巴塘弦子。

穿过朝霞浸染的郭达烽烟,西行雄伟险峻的炉边关隘,南下两百里冲波逐浪的巴曲河川,就到了大香格里拉的明珠、茶马古道重镇——巴塘县。

巴塘,位于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巴塘,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弦子的故乡”。婀娜多姿的弦子风靡整个藏区。

金秋时节,我们在巴塘县城金弦子广场,见到了扎西和另一位巴塘弦子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洛松达瓦。他们手执拉弦乐器“毕旺”,带领10多位演员边唱边跳,向来往的宾客表达好客之情。

巴塘弦子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表演时,男子手拉弦胡,边跳边唱;女子身穿长袖衣衫,随乐声翩翩起舞。

跳舞男子,穿着黑色或红色氇长袍,头戴缀满流苏的毡帽儿,脚穿长筒皮靴,显得彪悍、威武、粗犷。女子呢,身穿坎肩连衣百褶裙,褶裙一展有如孔雀华丽开屏,腰束彩带,腰围一面花缎围腰,脚穿白色藏靴,个个俊俏、大方,漂亮极了。

巴塘弦子,与我在其他藏族地区看到的锅庄不同,表演时,队伍前面由数名男演员手持“毕旺”,在队伍前面一边演奏一边歌唱一边领舞。其余的女舞者则跟在后面,舞动着长长的衣袖,边歌边舞,在行进中跳成一个圆圈,然后不停旋转。所以,巴塘弦子也是一种圆圈舞。

在金弦子广场,扎西老人一边安排队员准备跳舞,一边告诉我们,巴塘弦子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人们婚丧嫁娶的时候,都会跳起巴塘弦子,有时候整整一晚都不停歇。现在这个广场,就是巴塘人集中跳舞的地方。

扎西老人身边的洛松达瓦,是个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也是巴塘弦子的新一代传人,他从读书时就爱跳巴塘弦子。这一跳,就是十多年。

说话的时候,洛松达瓦头上戴的“梭哈”——一顶缀满流苏的红色帽子,会随着他的头轻轻颤动。洛松达瓦说,巴塘弦子有个特点,就是颤,这样的帽子在舞蹈的时候会随着舞者动作而颤动,看起来更漂亮。除了帽子,洛松达瓦全身上下都是传统的藏族服饰:里面是一件白色藏衫,外面套着金红相间的藏褂,脚蹬一双藏靴,藏红色的藏袍系在腰间。

“传统的巴塘弦子一般都是戴毛皮帽子,但现在出于保护动物的需要和时代发展,我们一般都不戴毛皮帽子。”洛松达瓦说,巴塘县是农牧县,四季分明,巴塘弦子舞者一般天热的时候就戴轻便、凉爽的帽子,天气冷的时候则戴毡帽。

洛松达瓦对老前辈扎西十分敬佩:“老人家是我们这里唯一会做毕旺乐器的人。我们手上拿的‘毕旺,都是扎西老师做的。”

拉弦乐器毕旺,长约60厘米,由琴头和琴杆、琴筒组成,琴头被雕刻成龙头。从扎西的爷爷开始,扎西一家三代人都从事藏弦胡制作。扎西说,巴塘弦子用的藏弦胡音色厚重、柔软,制作时需要用5种不同的木料,琴弦则是用马尾制作。“以前藏弦胡没有这么精致,琴筒最早是用牦牛角做成。现在既要满足音质,又需要有美感。”

制作毕旺30多年来,扎西已制作了近4000把。“闲下来就做,有定做的也做。”做一把琴,快的时候三四天,慢的时候则需要一个星期。

在金弦子广场,洛松达瓦为我们来了个压轴表演,他激情演奏的弦子曲目《扎拉西巴》,意为“吉祥的日子”,略显粗犷又不乏悠扬的乐声展示着巴塘人的豁达与豪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贵平

新闻推荐

75个村众筹出来的产业结“果”了

创新产业模式,双流助力巴塘脱贫攻坚——□韩国梁本报记者罗向明7月24日一大早,甘孜州巴塘县松多乡高原鲜生态农业园区...

巴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巴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