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模式”打造扶贫“新利器”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援建巴塘县纪实
■县委中心报道组 韩国梁
“扎西乡长,我们的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后,是不是每年都有分红?”近日,巴塘县松多乡松多村,正在田里组织村民平整土地的乡长扎西被村民贡布拉住了。
“你放心,县上正在拟协议,到时要跟你们签订租赁合同,分红一分都不会少你的。”扎西说,“这片地不光要给你们分红,全县的贫困村都要给他们分红。”
扎西乡长口里的全县贫困村分红,实际上正是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援建巴塘县而探索推进的“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
项目引来了
建设资金成了难题
巴塘菜贵,贵如油。
深处高原腹地的巴塘县,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尤其是蔬菜种植,本土的蔬菜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30%,70%的蔬菜要从云南、成都等地长途运输。
经过测算和市场论证,在巴塘推广温室大棚蔬菜项目,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更有利于平抑本地菜价,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
成都市双流区在对口支援巴塘过程中,积极拓展援建思路,帮助巴塘招商引资。去年,在援建指挥部的努力下,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被引进到巴塘,并于今年初正式与巴塘县签订投资协议,采取“政企合作、群众入股、多方联动”的方式,在巴塘建设高原蔬菜生态产业园区。
经过勘察,该项目选定松多村边上的100余亩土地作为项目一期,初步测算计划投资4000万元。
根据协议约定,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巴塘县国有公司投资500万元,政府项目扶持500万元,尚有2000余万元的缺口。
发展基金入股
“县内飞地园区”破茧
资金缺口太大怎么解决?
“如果抵押融资贷款,政府也可以解决,但是收益就是国有公司的,对贫困群众而言受益太少。”县长张家志说,与双流援藏干部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县内飞地园区”(县内飞地园区模式是指川内援藏区(市)县与藏区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共同发展,助力藏区脱贫攻坚的一种援建模式)扶贫经济模式被抛了出来,大家便决定将全县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金进行整合。
于是,双流援建指挥部与巴塘县共同探索的“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破茧而出。
巴塘县将全县50余个贫困村、40余个非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金进行整合,累计整合了2100余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巴塘县将这部分资金注入县国有公司,县国有公司根据每个村整合的资金量按比例量化股份,并将资金投入高原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中。同时,松多村54户农户以土地租金的50%、102万元入股。
贫困户当股东
家家都有红利分
“巴塘蔬菜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我们一期项目年产量保守估算有1270吨,而巴塘的市场需求一年大约在5000吨,销路不是问题。”寿光高科农业总经理李广彩说,巴塘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预计年利润700余万元,5年可以全部收回投入成本。每年除预留部分后续生产资金外,其余全部按股份占比给贫困村分红,初步测算,每年将向全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分红400余万元。
“‘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很明显。”巴塘县委常委、双流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长谭永生说,一是“县内飞地园区”扶贫经济模式有效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选址难题;二是贫困村、非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得到有效使用;三是通过项目发展,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可以实现长期利益分红,群众长远受益;四是创新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带动理念转变,激发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孩子们开心的游玩。(本报资料库图)本报讯(县委中心报道组韩国梁何静碧)“以前娃娃些没有耍的地方,现在每个周末都要去游乐园耍,其实不光娃娃些在里面耍得开心,我们大人些也在这里找到了童年的感觉。”发...
巴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