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授人以渔 白玉县推广新技术带动群众致富
倪红军在教村民种蔬菜。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
◎甘孜日报记者 马建华 见习记者 唐睿 文/图
初夏的白玉,蓝天白云,山川添绿,百花盛开,妖娆风景扮美了村寨。
5月20日,记者在赠科乡定布村千亩蔬菜、中藏药材高产有机示范种植基地,看到薄膜覆盖着的蔬菜早已绿色满园。来自泸定县得妥镇的彝族村民倪红军招呼在基地打工的藏族村民,搬运他刚从得妥培育回来的四季豆幼苗。
“你们要记住,种植四季豆苗时,窝距和行距都是40公分,如果少于这个距离,四季豆就长不开,影响产量。幼苗用泥土覆盖后要透气,不要用薄膜覆盖严,否则会烧死幼苗。”倪红军边示范,边对村民白玛曲珍说。白玛曲珍和几个村民看得十分认真,在倪红军不断示范和讲解下,村民逐渐明白了怎样种植四季豆幼苗了。
彝族农技员教藏族村民种蔬菜
“这是我专门从得妥培育的四季豆幼苗,第一年试种,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应该没有问题。”倪红军自信地说,通过他们3个彝族村民一年来的培训,大多数到基地务工的村民基本上掌握了蔬菜的种植技术,有的村民学会种植技术后,还在自己家土地里种上了蔬菜。
“这里的村民种庄稼,可以说没有一点科技含量,不懂得管理,胡乱把土豆种下去,密密麻麻,过早割掉土豆苗,种出来的土豆鸡蛋大,产量不高。”倪红军告诉记者,村民种白菜也是这样,幼苗长出来后不知道匀秧苗,密密匝匝不透风,开花菜叶泛黄。
倪红军等3名彝族村民担任基地的农技员后,让到基地来务工的村民改变了落后的种植观念。“过去,他们种的土豆窝距10多公分,我就要求他们把窝距定到30公分,一年下来,土豆亩产量提高了好几百斤。村民充呷学会了白菜种植技术后,他家的白菜最重的可以达到8斤重。”倪红军还告诉记者,到基地一年,他们和村民建立了很好的情感,利用休息时间,村民邀请他们去家里教蔬菜种植技术,他们教村民炒菜,有时候村民也会给他们送来牦牛肉。
“把蔬菜种植技术学精通了,我就可以回家种菜,如果产量拿得上去,靠卖蔬菜,一年的收入也不少。”白玛曲珍说,外出打工太远,照顾不到家庭,而且除了开销一天还挣不到100元。她的丈夫泽翁降村带着大儿子外出打工,去年3—6月就挣了2.3万元,定布村千亩蔬菜、中藏药材高产有机示范种植基地开建后,丈夫用自己的拖拉机在工地务工,一天给的工钱是500元,做了35天就挣了2万多元。
中午两点过,顶真志玛和村民陆续到基地上工,她们到基地已经务工1个多月了,已经种植完土豆,这段时间在种白菜、番茄、四季豆等。她告诉记者,在彝族兄弟的指导下,她已经会种植很多种菜了,她家有7口人,老公是木匠,外出打工一天可以挣到200元钱,但木工活不容易找,一年的收入并不高,她们家流转了14亩土地给公司,每亩500元,一年有7000元的收入,惠民资金有6000元,去年在基地务工收入有1.6万元,因为基地是季节性用工,村委会就轮流派村民到基地务工挣钱。
作为县上请来的“能人”,倪红军和爱人吃住都在基地。“县农牧局每个月给我们发2000元工资,农发公司再给我们发3000元,每个月还要补贴一罐煤气、200元电费,一年下来,也有8万多元的收入。”倪红军系统地学过蔬菜种植技术,当白玉藏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找到他,希望他到基地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时,他带着老婆便欣然前往。
上个月,格沙村第一书记带着20多个村民到基地,请倪红军等农技员现场教授蔬菜种植技术。
赠科乡定布村第一书记喻鹏认为,基地建成运行以来,村民不仅流转土地,有了流转费,还通过务工增加了经济收入,学到了技术,改变了过去落后简单的种植观念,蔬菜种植种类越来越多,为村民发展产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由过去以酥油糌粑为主的饮食习惯改变为食用蔬菜,一个基地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龙头企业让村民脱贫后不返贫
初夏的定布村,绿树成荫,阡陌纵横,千亩蔬菜、中藏药材高产有机示范种植基地生机盎然。
走在联户水泥路上,一幢幢藏式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村民泽拉今年60岁,他满面红光地坐在自家院坝里,望着远方的雪山,心情怡然自得。
“我以前住在距离这里差不多4公里的一个穷山沟,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没有任何收入,我家的房子都要垮了,我还出去要过钱;毕竟这事不光彩,要受很多人的白眼,2016年,我被纳入了易地搬迁对象,国家给我9万元修建了崭新的住房,还花1万元帮我添置了新家具。”村民泽拉说,条件好了,党和政府让我住进了新房子,我的儿子会木匠,有手艺,一天也能够挣200元,儿媳在基地务工或者帮别人打墙,收入也还不错,日子好过了,我哪里也不去,能够住进好房子,基地的农技员还教会我们种蔬菜,我很满足了。
赠科乡人大副主席、驻村工作队员尼苦长命告诉记者,乡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不仅想办法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还动员村民让村子美起来,要求农户把被子叠起来,衣物和餐具摆整齐,家庭环境弄干净,村道每半个月由村民集体打扫一次,平常有专人分段负责打扫公共区域卫生。
白玉藏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利用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连接市场、推广新型现代农业技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8年,该公司在赠科乡定布村投入资金320万元,以“示范辐射、产业化带动”为切入点,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500亩,开展土地平整,示范种植马铃薯、大蒜、蔬菜、中药材等有机农作物,配套仓储库房、管理用房、农灌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将灯龙乡羊养殖基地的羊粪变废为宝,通过羊粪积肥,供应赠科千亩蔬菜、中藏药材种植基地有机肥,将赠科千亩蔬菜、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通过秸秆青贮,供应灯龙乡羊养殖基地青贮饲料,以此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共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采取“校地”合作方式,聘请西南大学教授,开展高原地区有机蔬菜种植关键技术指导。聘请管理工人4人,特聘农技员3人,开展基地内技术指导和培训;探索“农业+科技示范”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农技员实训基地,形成“产、学、研”结合路子。通过集中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回购农产品等方式,帮助41户205人农牧民增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2019年计划投入资金180万元,种植藜麦100亩、中药材200亩、马铃薯100亩、蔬菜100亩。
目前,公司已经投资90余万元成立了白玉首支农机服务队,并通过为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服务的渠道,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有机种植、高产优质作物推广等新型现代农业技术。还将购买植保无人机、建立智慧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为老百姓提供植保服务,引导优势品种种植并打通市场渠道保底收购。通过扶智、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脱贫后不返贫。
公司已经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28类涉农产品商标,并将打造成白玉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在已经取得的四个有机食品认证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有机食品认证,继续做好同中国农大、重庆西南大学、北京市农科院等院校的合作,依托科技推广项目助力产业发展。积极建设冷链物流、农村电商销售渠道、白玉本地农副土特产一站式采购体验店等销售物流网络,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以市场为牵引做大产业规模。
新闻推荐
甘孜日报讯近日,白玉县司法局联合县妇联先后前往亚青寺、麻绒乡开展慰问和妇女维权集中宣传活动。在亚青寺,工作人员深入了...
白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白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