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30天 战“悬湖”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处置取得阶段性胜利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处置取得阶段性胜利 航拍白玉县金沙乡被淹没场景。
白玉县电信公司在一线设立移动电信信号基站。
被安置的学生领取洗漱用具。
抢险人员徒步运送救灾物资。
金沙江蜿蜒千里,自西藏来,往云南去,途中流经四川甘孜州白玉县。
头天晚上下了一场雪,四周的山都白了头。11月18日一大早,看着太阳露了脸,白玉县的居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到县城的小广场上,像往常一样晒着太阳——仔细看,他们平静的脸上还带着一些倦意。就在几天前,所有人并肩战斗,惊心动魄地度过了一场金沙江堰塞湖危机。
2018年10月10日晚22时6分,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幸运的是,这次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随后自然泄流20天,危险基本解除。然而11月3日下午5点过,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再次发生滑坡,金沙江被再次阻断。这一次,自然泄流已不可能,9天时间,一条用无数人力和机具挖掘出的泄流槽,成为金沙江堰塞湖之殇的救赎之渠。“炸弹”解除瞬间只有一秒,但背后,是一场长达30余天的苦战。
这一战,我们胜。
第一战
时间 10月10日晚22时6分
堰塞体:长约5600米高约70余米
水体:接近1亿立方米
金沙江水断了
11人突击队徒步7小时到达堰塞体
10月11日上午7点左右,白玉县绒盖乡则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吉接到了一个电话,像一个惊雷,炸得他几乎跳起来:金沙江水断了!
这个电话来自邻近的生公村一位村民,作为绒盖乡距离金沙江最近的村子,他们最早发现10月10日山体滑坡后金沙江水断了。几乎就在多吉接到电话的同时,白玉县的通知电话也打到了绒盖乡党委书记根忠翁姆那里。在11日上午频密的电话铃声中,整个绒盖乡乃至整个白玉县,都立刻进入了紧急状态,一个消息快速地传播开来——山体滑坡,金沙江被阻断形成了堰塞湖!
当天上午8点,白玉县召开了第一次应急抢险会议。会后,两件事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赶赴现场调查情况,核查伤亡疏散群众。
一支11人的突击队就地组成,白玉县县长阿央邓珠和县委副书记胥东带队,立刻往现场出发。从白玉县城到堰塞体,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但地形相当复杂。突击队乘车到达距离江边7.5公里左右的则巴村后,又借了几辆当地村民的摩托车,继续往前走。上午10点,在生公村的一个山坡上,堰塞体终于进入众人视野。
“远远看过去,(滑坡)量大得很。”白玉县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局长铁塔仍记得当时看见的场景,但要对堰塞体做进一步评估,突击队仍得继续往前走。这一走就是7个小时。
当天下午5点过,铁塔等人终于抵达金沙江边距离坝体约200米处。第一次勘察就此展开。
驻守4天4夜
堰塞湖自然泄流险情解除
在11日上午突击队前往堰塞体的时候,一系列的应急救灾以及疏散工作同时展开。
11日上午,白玉县和甘孜州先后成立了应急抢险指挥部。中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水利厅派出的工作组赶赴白玉县。
堰塞湖的蓄水量一路上涨,到当天下午3点,已接近1亿立方米,省防指和西藏防指正式命名该堰塞湖为白格堰塞湖。下午4点30分,省防指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与此同时,金沙江沿线各县、水电站、水库,各级水务、国土、气象、测绘、消防等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起来。
10月12日,国务院工作组抵达白玉县指导抢险工作,并组成了前方联合指挥部。12日下午3点,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而包括11人突击队在内的第一批抢险人员一直驻守在江边,并随时到坝体上查看情况。12日下午5点15分,转机出现了:坝体较低处一条小溪形成,江水开始慢慢溢出,水流速度约为30立方米/秒。随着水流逐渐增大,10月13日上午8点30分,白格堰塞湖自然泄流流量超过5000立方米/秒,已大于金沙江上游来水量。当晚10点左右,白格堰塞湖实现“出入库平衡”。10月14日下午2点,防汛应急响应宣布结束。
坚守4天4夜后,阿央邓珠、铁塔等人终于开始陆续撤离。为了保证安全,仍有一批人员继续坚守,直到10月17日。
第二战
时间 11月3日下午5点40分
堰塞体 比第一次高出60-100米
水体 约2亿立方米
更大滑坡发生
泄流渠道被阻断 堰塞湖成为高悬的“炸弹”
不到一个月,更大的危机再次降临。11月3日下午6点08分,绒盖乡党委书记根忠翁姆接到村民其麦打来的电话,“山又垮了,这次垮得更凶。”金沙江再次被阻断。
疏散仍是第一要务。绒盖乡的干部们迅速行动起来,到当晚8点,处于危险区域的则巴、生公、协塘、优巴4个村的150余户村民全部疏散。20多天前的应急系统再次运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整个体系更加迅速而有效,但需要面对的困难也更加具体。根据现场查勘和测算,这次滑坡估算新增滑坡体约200万立方米,完全淹没了此前自然形成的泄流渠道。
最恼火的是,堰塞体坝高大大增加,较之前几乎翻倍,高出了60-100米,这意味着自然泄流的时间会被极大地拖后。如果要等待自然泄流,预计要到11月15日左右,但是12天的时间,可以让新形成的堰塞湖蓄水量达到约7.7亿立方米,是第一次堰塞湖蓄水量的3倍,这无异于一颗高悬的“炸弹”。在这种情况下泄流,坝体可能快速溃决,给下游造成巨大破坏。
人工干预势在必行,又一场大型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24小时连轴转
提前18小时打通生命通道
人工干预的路子定了,那么怎么干预?在炸药炸、水炮冲、机器挖等多个方案里,11月6日上午,可行的最终方案被锁定——用机器挖掘出一条泄洪槽。
挖槽,需要大型设备,但交通不便怎么办?经过多次勘察研判,大型机具能到达坝体的唯一方法,是从白玉县境内往金沙江开出一条路来。11月5日下午3点左右,在下游叶巴滩水电站施工的水电五局的2台挖掘机抵达白玉县城,随即向则巴村方向前进。下午3点半,运送挖掘机的拖车抵达了绒盖乡俄巴村。
“从俄巴开始,路很窄,拖车走不了,只能挖掘机自己走。”负责护送这2台机械的铁塔说,挖掘机履带式的前进方式,决定了它的最高时速只有3公里,而且长时间高速行驶,驱动轴承发烫极易损坏,“只有专门安排一辆车送水,每隔45分钟到1小时给挖掘机淋水降温。”
冒着6日凌晨则巴山上突降的暴雪,在13个小时的艰难行驶后,2台挖掘机终于抵达则巴村,开始打通到江边7.5公路生命通道的施工作业。随后,更多的挖掘机陆续抵达,在“人休机不休”的连轴转施工下,8日早上8点过,到江边的通道被打通。
接下来的工作,是沿着河床辟出一条通往坝顶的道路。8日下午2点30分,来自水电五局的挖机手赵明喜将第一台挖掘机成功开上坝顶,这比预计的“11月9日内”这一期限提前了18个小时。
无人机监测预警
人工导流槽泄洪成功
从挖掘机抵达坝顶那一刻开始,挖掘泄洪槽的工作就启动了。挖掘方案几经研讨,最后决定先从2966米高程挖掘到2955米。总共有12台挖掘机(甘孜11台,西藏1台)、4台装载机在坝上作业,几十名机械手换班不换机,24小时连轴转。
11月10日上午,在累计开挖约2.4万立方米土石后,2955米高程导流槽基本贯通。此时水平面距离泄洪槽还有几米的距离。等待还是继续挖?再次研判后,指挥部决定继续挖掘到2992米。
“挖掘工作在多重危机中进行,现场可能遇到塌方,堰塞体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溃坝;另一侧山体也有再次垮塌的风险。”指挥部为此制定了安全方案,加强监测预警,监测动用了无人机、北斗卫星、边坡雷达以及流动哨等。有一次,山体发生小型滑坡,挖掘人员根据预警信息迅速撤离,安全之后又重新投入工作。
12日凌晨4点是预计的泄流时点。那一晚,现场所有人都没有睡。“彷佛等待生产一般,期待、焦虑、紧张都有。”在焦急的等待中,泄洪槽终于达到了预计的水流量,过流成功。
12日18时,导流槽实测流量2.5立方米/秒;13日7时50分,过水断面实测流量63.1立方米/秒;14时,估算过流流量800立方米/秒,堰塞湖面开始下降;18时,泄流流量已达到3.1万立方米/秒。
13日下午,应急管理部通报,人工干预符合预期,断流超过200小时的金沙江上下游已贯通,断流问题解决。
最新动态
甘孜州转移安置18849人
危机过去,但家园目前尚不能返。
在二次山体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危机里,白玉、得荣、巴塘等县多处房屋、农田被毁,牲畜被冲走。截至11月13日,仅甘孜州在第二次白格堰塞湖险情中就转移安置18849人。11月17日下午,白玉县金沙乡八吉村安置点,村主任王胜带着十多个村民,开始搭建两个雨棚。天气越来越冷,金沙乡已迎来几场大雪,露天的篝火不足以抵御严寒,更多的安置工作还在不断进行。
“我们这里最高峰时,安置了177人。”王胜年轻的脸被冬天的风吹得红彤彤,“学生娃娃些二十几个,现在都安置到县上去继续读书了。一部分村民房子没问题的,也回家了,还在这里的人大概100出头。”他说话的当口,白玉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撩开一个帐篷走了出来,2人抬着一锅预防感冒的中药,招呼着村民们来喝。
下午4点,雪越下越大,喝完中药的村民们围着火堆坐下来,慢悠悠地聊着天。不远处,第一个雨棚的雏形已经立起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雪
新闻推荐
忙于在一线抢险救灾 乡党委书记想给儿子道个歉: 对不起,妈妈陪你的时间太少了
根忠翁姆“早上起床时,儿子还没有起来。白天忙得像打仗一样,直到凌晨才会空一点,但那时儿子已经入睡了。我很想听听儿子...
白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白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