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缝”出脱贫路

四川日报 2018-10-20 06:07 大字

——记知耻后勇的卡灼

□本报记者徐登林

【人物名片】

卡灼,甘孜州白玉县纳塔乡金都村牧民。2015年底,他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凭借手艺让一家人成功脱贫。“没做好的衣服自己人穿”是卡灼的生意准则。

【先锋事迹】

10月16日中午,正在家里聚精会神地给房梁上色的卡灼听到几声呼喊,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来到门口。

“我来买一件冬天穿的衣服。”来人是一位邻居。“好吧,我拿几件你选。”卡灼热情招呼并将客人往家里引,随后,对方买走一件带毛中长大衣。

生意顺风顺水,家里收入不错,一家人住进了新房,新房又在进一步装饰。现在看起来,卡灼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足,但外人不知道的是,他家曾经非常贫困。

今年39岁的卡灼,以前居住在金都村比较偏远的牧区,属于散户,也是无畜户,一家7口人主要靠他挖虫草、采贝母获得一些收入,其余就靠草补、林补、低保等政策性收入。2015年,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

2015年底,卡灼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评上贫困户,不是什么光荣事。”卡灼告诉记者,他几天几夜都没睡好觉。

2016年初,金都村第一书记伍金多吉与卡灼一起寻找增收路径时,卡灼提供了一条信息,其堂兄是当地有名的裁缝,而且在附近的甘孜县开有门市,自己一直有向堂兄学艺的想法。“好啊,有了手艺就增加了一条脱贫门道。”伍金多吉鼓励卡灼把想法变成行动。

初学缝纫时,卡灼不知变通,下剪备料常常出错,做出的衣服总是不合适。卡灼告诉记者,那些没做好的衣服,他就自己拿回家让家人穿。压力之下,卡灼很快学会了藏装缝纫技术。2016年,他还从堂兄那儿领到3000多元工资。2017年,已经“出师”的卡灼通过缝纫获得了近2万元的收入。

2016年,卡灼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7年,项目正式实施,当年9月,卡灼一家入住基础条件非常好的金都村牧民定居点。

“他缝纫加工的藏装质量过硬,价格公道,订单排得满满的。”伍金多吉说。如今,卡灼在新房里专门腾出一间房作为裁缝铺,年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元,加上妻子偶尔做做零工,一家人开始慢慢攒下余钱。

2017年,卡灼家脱贫。他的新目标是在县城开一间自己的缝纫铺子,带动村里另外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记者手记】

知耻后勇脱贫不难

自己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让卡灼感到了羞耻。知耻而后勇。他学成裁缝手艺,让一个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家庭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卡灼的见识高于那些等靠要的贫困户。

在采访的过程中,卡灼有些坐立不安。记者后来从随行的当地干部那里了解到,原来他这几天很忙,家里在搞二次装饰,中午吃饭间隙要给请来的师傅打打下手,晚上要赶制冬衣,同时还要到村子风貌改造的工地打工挣钱。为了增收致富,卡灼的时间观念很强。

“没做好的衣服自己人穿,卖给别人污了自己的名声。”卡灼的这句话不仅透出藏族汉子的朴实,也透出了他想树立品牌的市场意识。

脱贫路上,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学到卡灼这样的观念和见识。

新闻推荐

堰塞湖险情虽已得到控制隐患排查仍在继续省地矿局完成278处地灾应急排查

四川经济日报讯(罗会江记者杜静)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得到基本控制后,为排查灾害隐患点,四川省地矿局近百名工作人员,依然坚守一线...

白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白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