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水暂停34小时后重新流动 江边牧民举着望远镜开心笑了

甘孜日报 2018-10-16 01:01 大字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王勤

海拔3527米,脚下就是金沙江,扎西举着望远镜,镜筒中,是一棵金色乔木,扎西笑了……一夜之后,藏在水中的树,终于出现。在他左侧,陈华指着江水下游,众人簇拥着,望过去,江畔房屋,露出水面,金沙江水,正在缓缓南去。一个本乡牧民、一个异乡修路工人,异口同声,“对了、对了!”

白玉县日西村,站在山坡远眺,金沙江水蜿蜒而去。这里也是监测白格堰塞湖的制高点。10月13日,山崖上,民兵、村民、修路工人排成一排,守望34个小时后,对岸山坡留下一条水痕。下午4点,甘孜州水文站传来信息,堰塞湖库区容量减至5500万立方米,水位已经从2931米下降至2898米。

雪山深处江水汩汩 “暂停”的脉搏突然跳动

10月11日上午7点,甘孜州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泥石俱下,形成堰塞湖,这条长江上游的大江,引来各界关注。江水踟蹰不前,就在日西村扎西大叔的牧场旁边。

1200多公里跋涉,陈华从川东小县来到金沙江畔修筑盘山公路,走南闯北二十年,这种阵仗还是头回看到。10月13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一行从白玉县城前往日西村观测点,四驱车沿着山路向前,云雾穿过杉树林,碎石路铺上一层白雪,远处高山银装素裹,伫立天地。从海拔3020米爬升到4680米,越野车终于“屈服”,前往观测点只能弃车徒步。

在徒步半小时之后,风急天高的茫茫雪山,一辆皮卡车,载着一车修路工人出现,“前面还要再翻一座山,走路怕要两三个小时。”司机探出头,拍着车门,“上车吧!”

下午1点,金沙江横贯群山,在阳光下反射出一道弧线。观测点的山头,两座帐篷搭在高山草甸,阳光下,人们躺着、坐着、站着,目光始终注视着脚下江水。“对了,对了,退了十多米了!”一位民兵告诉记者,早上7点左右,江上雾气还没散尽,江水对面的房子,已经出现在了视野,隐隐约约,有些梦幻。

脚下江水,昏黄,宛如油画,泥沙汇入江中,有些黏稠,远处两山之间,却能清晰看到,江水已经漫过了堤坝。

村里人:

金沙江边有冬季的牧场

扎西是村里人,站在山坡上,累了,哪怕躺着,他也拿着望远镜,歪着脑袋看着江水两岸。两天了,江边灌木丛慢慢浮出来,一棵金色乔木,离江水越来越远。他在灌木丛搜寻着,希望家里的三头牦牛能够出现。

常年暴露在高原的阳光下,45岁的扎西一脸黝黑,和厚实的臂膀很搭。搭话时,记者问他,山体滑坡怕不怕?“怕!怎么不怕!活了半辈子,没见过江水断流过。”扎西很坦然,他担心会有更多山体滑坡,江水抬升,江边的牧场就遭殃了。

9月中旬,山里开始下雪,牦牛要准备从山坡上往金沙江边转移,在那里度过两个多月。扎西家养了10多头牦牛,除了活跃在山坡上的,已经有三头跑到了江边灌木丛,江水上涨之后,他没有再看到牦牛的身影。

“山下牦牛肉38元一斤,骨头都要卖35元一斤呢。”扎西不甘心,一遍一遍搜寻着牦牛的踪影,他更担心的是,这个牧场消失在江水中,这个冬天该怎么度过?

夜晚睡觉也不踏实,迷迷糊糊,耳朵听着窗外动静,落石扑通砸落水中,他也要走出门外,望着对面山梁,黑漆漆的,只有头顶是满天星斗。

10月12日下午5点,“膨胀”的江水终于越过堰塞湖坝体,从涓涓细流到流水拓宽,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让大家喜出望外。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金沙江堰塞湖水位基本恢复常态 未出现人员伤亡

未出现人员伤亡金沙江水位下降后的西藏江达县波罗乡(10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12日晚,提供电力保障的抢险人员在地上小...

白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