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富了一个村
阿色桥。边地村一角。
桥下流水潺潺,桥上车辆飞驰。6月12日,阳光下的白玉县章都乡阿色大桥沉稳安静,众多的摩托车、农用车、小汽车鱼贯而行,从甘白路驶过大桥进入一条公路隐入两山之间。
桥在衔接、路在延伸、车在承载,一座桥与远在17公里外的一个村庄有了休戚相关的命运。
这个村庄就是章都乡边坝村,虽然几经磨难,但今天的边坝村因为阿色桥的“变迁”发生着嬗变,展示着靓丽风采、书写着财富故事。
◎谢臣仁 记者 田杰
县委中心报道组 徐平波
杨娟 文/图
想当年 老索桥留下伤心事
“看到今天稳当当的水泥桥,你想象不出这就是前几年晃荡荡的铁索桥,更想象不出当初过悬吊吊的溜索桥……”6月12日,一说到阿色桥,64岁的边坝村党支部书记所批打开了“话匣子”。
“以往溜索桥的时候,最初是溜索把人拦腰套着‘哗\’一声溜过去,很吓人的,有胆子小的一下就昏过去的;后来人坐在‘铁篮子\’里溜过去,但摇摇晃晃很危险。溜索桥后来改成铁索桥,铁索桥新桥还好,慢慢地,风吹雨打,桥上木板烂了,人还可以小心翼翼地过,牛马就恼火了,一踩上去,朽了的桥板就烂了,牛马的脚就卡伤了……”说起以往的溜索桥和铁索桥,所批唏嘘不已。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57岁的巴姆:“你不晓得哟,是溜索桥时,山沟里连土路(机耕道)都没有,更别说水泥路了。要出山都是翻山走,一片山一片山地翻,从边坝村走要走五六个小时;后来有了铁索桥,修了土路,也要走四个小时。”
对以往桥带来不便感受最深的是村民曲珍。2009年,曲珍怀孕要生产了,丈夫和相帮的村民抬着她往县医院赶,从边坝村到阿色桥用了3个小时,等战战兢兢跑过老索桥搭上车赶到县医院时,曲珍已是危急至极,母子二人差点都失去了生命。说起这伤心往事,曲珍满眼含泪。
“当时,大人怕娃娃读书过桥时掉下河去,都要护送,一来二去,大人送烦了,娃娃些走烦了,就放弃读书了。”27岁的村民阿珍很遗憾自己没读过书没文化,求学之路异常艰险让村子里像她这样年龄的人有大半选择了放弃读书。她说,铁索桥破烂时,牛马掉下河里是常事,人也一不小心就往下掉,村民白马赤它就是一脚踏空掉下河里淹死了。
“村里想把土路打成水泥路,但阿色桥上过不了重型车,水泥石子这些建材无法运进来,只有断了想头。不要说重型车,连摩托到了桥上都只有推着走,还时不时卡在桥中挪动不得。”村民格绒洛杰说,走路走得久,骑车没安全,村子里的人都不太想出去了,天长日久,很多人“与世隔绝”了。
但外面的世界总让人充满向往,尽管是尘土飞扬的土路,尽管是摇摇欲坠的索桥,尽管到县城耗时两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们还是奔走在山村和城市之间,只是摩托时不时摔在路边的沟内、时不时卡在桥中的朽木,让一个村子的梦想停顿在一座桥的光阴里。
看今朝 致富桥带来新变化
“要是能修一座‘扎实\’的水泥桥,那该有多好。”这是边坝村民的共同心愿,也是边坝村发展的急切期盼。
时光流转,定格在2015年7月10日。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阿色水泥桥建设在一阵欢呼声中破土动工。
2016年7月,投资507万元、宽7米、长42米的阿色水泥桥竣工。一座新桥的诞生让边坝村民有了美好憧憬,接踵而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桥路“互动”,2015年11月,从阿色桥到边坝村的17公里通村水泥硬化路开建,2016年9月完工,彻底解决边坝村出行难。
6月10日,记者在边坝村通村看到用摩托驮着两大袋蔬菜的21岁村民四郎巴登,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大家都上山挖虫草,我下山买点蔬菜送上去。现在桥好了、路好了,到县城买东西快得很,只要半个小时。”
四郎巴登说到的是桥好、路好缩短了行车的距离,而边坝村村主任泽仁顿珠看到的是“另一种距离”:“以前有人说我们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其实那是一种笑话和无奈。交通条件好了,以往没有的观念现在有了,以往没有的打算现在有了,以往不敢想的事现在敢想敢做了,桥修好了、路建好了,村子与外界算是真的连通了。”
有了好的交通条件,重型车辆开进村,建筑材料运进来,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房改造、新房矗立,整个村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对村子充满好奇的人们。
“我是来收虫草的,这个村子不错,风景漂亮、物产丰富。”前来收购虫草的刘银兵对边坝村赞不绝口。边坝村土地肥沃、林下资源也丰富,出产的青稞、牦牛、牛奶、虫草、松茸、獐子菌吸引众多外来客。
“以往捡点松茸要到县上去卖,路不好车抖,等抖拢县城,一筐松茸都抖烂完了,品相不好价钱低,卖不了几个钱了。现在好了,虫草、松茸这些特产都有人到村子里收。不用跑出去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村民青麦泽仁一边与刘银兵讲着虫草的价格,一边与记者说着桥通路好带来的实惠。
边坝村满沟满壑都是风景,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光“耍坝子”,随着交通瓶颈打通,以往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各种特产成为“香饽饽”,众多的购买人群为边坝村带来了财富潮。
“交通好了,去年来边坝村‘耍坝子\’的人有近千人,让边坝村的特产卖得断了货。”泽仁顿珠告诉记者,通村路修好后,去年全村50户243人实现人均增收1230元。路好桥通,兜里有钱,村子里面买车的多了,家家户户都有摩托,有10家都买上了小汽车。
告别出行难,边坝村铺展致富路。
展未来 希望桥描绘美图景
桥打通现实的阻碍,也贯通心灵的道路。
“以往由于交通不好,我没读到书,现在交通好了,我要送娃娃好好读书,不能让他们像我一样是个‘黑眼睛\’(文盲)。”村民阿珍的两个孩子都在县城读小学,她说,村子以后的发展更需要知识,孩子们读了书后会把村子建设的更好。
边坝村很重视教育,村子里适龄儿童都在入学就读,全村专门购买了两辆面包车,让会开车的村民轮流接送学生。他们要让自己的读书梦在孩子身上得到实现,让美好的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放飞。
50户村民共同投资200万元建起一座四合院,屋子里正在进行装修,30个房间已经摆上席梦思和桌椅,民居接待的美好图景在边坝村谋划。“今年就可以开始接待了,预计一年最少能接待客人1000人、营业额达10万元左右。”所批给记者介绍着发展经济的计划,满怀信心。
草原碧绿,牦牛奔跑,边坝村的草场生机盎然。边坝村是半农半牧区,出产的牛奶质量好,但附加值低。村两委牵头发展奶牛场,扩大牦牛养殖,生产牛奶,增加附加值。现在机器已经购置,预计在今年内能建成投产。
“从2013年,我县启动章都乡阿色桥、麻绒乡血加桥、赠科乡岳达桥的‘索改桥\’工程,投入1499万元,惠及7村402户1765人,彻底解决农牧民出行难。”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
“富不富先修路,实施交通先行,‘驱赶\’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对全县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陈旧铁索桥进行改造,解决群众出行难,是县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旧桥改造,白玉交通得到极大改善,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州政府副州长、白玉县县委书记康光友回顾三年前旧桥改造开工仪式的情景,深有感触。
一座桥带来大变化,一座桥富了一个村。桥路“挽手”,梦想延伸,在白玉县,像边坝村这样受益于交通发展的村落正充分发挥交通便捷带来的优势,在脱贫奔康路上加力前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娟记者徐登林)“电影很精彩,感觉国家越来越强大。”6月15日傍晚,甘孜州白玉县安孜乡拉日科大山的平坝上,在此采...
白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白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