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强县域行动

甘肃日报 2022-03-09 05:24 大字

张永丽

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质量生产价值;促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升高品质生活价值;促进县域空间升级再造,提升高颜值生态价值。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是联结城乡、服务乡村的桥梁,县域是农业、农村的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目标,深入挖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和价值,实施高质量生产(经济)价值、高品质生活价值、高颜值生态价值三大价值提升工程,实现乡村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协调与统一,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县域。

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质量生产价值

经过多年的建设,甘肃省农村产业基地的布局已具雏形,种植业及养殖业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年提高。河西地区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以果蔬、制种、啤酒大麦、养殖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陇中、陇东、陇南等地在支柱产业发展与扶贫产业培育过程中,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为满足不断提升的城市消费需求,兰州等城市周边的城郊农业产业体系也逐步形成。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全省农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强县域的重点任务。

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群化、信息化发展与生产价值提升。针对农业狭小、细碎、分散、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加大“三变”改革力度,促进土地与先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改善规模狭小的问题;二是大力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在每个县培育多个(2至5)品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与合作社;三是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生产价值提升。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基本趋势,除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建设之外,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挖掘和提升农村生产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发展都要求以县城、村镇或者中心村庄为依托,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继而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因此,要通过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打造完善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甘肃省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加大有机、环保、绿色、健康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经济价值提升。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城市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甘肃依托本地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比如兰州百合、永登玫瑰、陇南橄榄油和陇东等地的优质小杂粮等,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越,绿色、有机、环保、健康,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力度,提高深加工水平,将特色农产品做精、做细、做好、做出特色,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

促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升高品质生活价值

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价值。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系统,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为农村居民提供快速、便捷、高效、优质的生活环境,构建健康的生活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乡村生活价值的新开发、新体现。

提升乡村旅游的多元价值。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类型,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也在升级。乡村以秀美风光、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浓厚的乡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与心灵的栖息地。乡村独特、简单、多元且个性的农家餐饮,带有浓厚的“妈妈的味道”,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乡村体验与感悟,创造了浓厚的乡村生活价值。基于此,建设生态优美宜居、乡土文化浓郁的乡村,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村体验、生活、养老、投资、创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未来乡村的一个发展方向。全国各地不断兴起的市民农庄、养老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为甘肃省县域生活价值提升和生产价值提升提供了借鉴。

提升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康养价值。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的身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普遍且迫切的追求。康养是结合外部环境以改善人的身体和心智并使其不断趋于最佳状态的行为活动。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历史悠久,汇聚了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同时,甘肃中医药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省内各地特色鲜明的乡村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中医药、高原、山地(运动)、气候、旅游、农业(食品)和文化等多种形态康养。比如,中医药康养是通过利用甘肃省丰富优质的中医药文化及健康养生资源,实行“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作用。高原康养、山地康养(运动康养)和气候康养则是通过利用甘肃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康养消费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康养环境。基于这一价值,以特色村镇建设为载体,甘肃省可以建设一批农村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基地、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健康养生基地,不断拓展和提高农村的经济价值和生活价值。

促进县域空间升级再造,提升高颜值生态价值

新时代,县域空间规划成为县域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甘肃省农村空间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物流、信息、物资、文化、技术、产品向村镇集聚;种植业、养殖业农业产业基地主要向河谷、川塬、缓坡地等地带集中;农村人口向城市、小城镇及周边地区集聚,农村空间结构从分散走向聚集,但在偏远山区的部分村庄,由于人口的流失,村庄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逐渐削弱。甘肃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针对这一发展现实,科学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高颜值生态价值。

首先,形成以县城、集镇、中心村庄为中心和节点,以交通和信息网络为骨架,以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为广阔腹地的网络化空间结构。重新打造美丽的生态环境系统、绿色高效的生产环境系统、便捷的农村人居环境系统,逐步形成以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圈层空间结构,在新的空间结构中发挥新功能、承载新价值,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绿色发展模式。

其次,加快县城、集镇、中心村庄建设,使得县城、集镇、中心村庄成为工农互补、城乡互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非农产业体系,这也是“生态宜居”的重要生活空间。形成以河谷、川塬、梯田、缓坡等地带为主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戈壁农业、“牛羊菜果薯药”等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的康养农业产业体系。利用山坡地资源形成兼备生态价值与绿色发展的秸秆、燕麦、紫花苜蓿等草产业体系,草产业可以作为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将现有的林地、草地、已经退耕的陡坡地,以及广阔的梁峁沟壑、荒山荒坡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建设空间,加快生态恢复与再造,提升生态价值。

再次,对不同乡镇、不同村庄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分类、定位与规划。第一层次,对县城所在地及小城镇,应该加大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等一系列综合改革,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民工转移就业、定居。第二层次,对于交通和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好,具有特色产业开发基础和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庄,进行重点建设、重点布局,大幅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现代农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吸纳偏远山区人口就近就业。第三层次,对于偏远山区和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村庄,重点以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为主,不进行大范围、大规模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要帮助居住在这些村庄的人口通过易地搬迁、转移就业、教育发展等措施,向城镇和中心村庄转移;对于不能转移出去的人口,通过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社保兜底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以时间换空间,着力促进未来农村以生活为中心、生产为第二圈层、生态为第三圈层的三大空间逐步形成。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甘肃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闻推荐

履职有高度为民有温度

来自甘肃的董彩云长期在基层学校任教,2018年,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不断为西部乡村教育发声,提出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和师资培...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