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务实之言献兴农之策 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农业龙头企业家为甘肃省农业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陈海杨静文实习生刘依依
牢记嘱托,不负春光。如何让政策“加力”,带动“龙头”发挥效应,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保障农产品优质优价,让种植养殖更有动力、农民群众更有底气,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2月21日至22日,应邀参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农业龙头企业家齐聚张掖,“把脉会诊”,建言献策,紧紧围绕“三农”发展,结合各自研究工作领域,提出真知灼见,贡献智慧力量,“破难题”“支高招”,助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补短板”“开新局”,乘风破浪实现新发展。
联合攻关让“黄金”产业熠熠生辉
“作为全国现代种业核心基地之一,甘肃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生产基地,在国家种业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表示。针对玉米种业在制种上优势突出、育种方面相对不足的状况,赖锦盛建议,应强化优势种子企业和省内外优势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实现项目、资金、人才和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育种联合攻关体,让甘肃玉米种业在制种优势的基础上,突破现代育种的关键技术,以突破性的重大玉米新品种研发为目标,让甘肃培育的新品种走向全国,在玉米育种上展现全新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学庚说,“甘肃要因地制宜,集中优势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农业机械化攻关方向和攻关重点,在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陈学庚认为,张掖水资源充沛,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制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省前列,张掖应该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大农机托管、可降解地膜推广运用、玉米种子育种研发等,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
延链补链让“绿色”产业全链发展
立足地域优势,走出一条富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子,是在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由衷期许。“在建立现代牛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完善和协调,注重价值链和产业聚集度的提升,补齐补强供应链,支持牛肉、牛乳加工业发展,提升产业聚集度。发挥甘肃草食畜的科技优势,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升级换代加工工艺,发展现代食品物流,拓展产品种类,开展品质标识,建立追溯体系,打造地域品牌,弘扬‘甘肃出产’,突出‘纯天然优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教授吴建平建议。
吴建平表示,张掖是绿洲农业的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之无愧的制种大市,高效的农业产业促进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张掖肉牛产业,希望在肉牛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业化和品牌化,立足特色优势,做大做强。
对于全产业链发展,福建圣农集团执行总裁陈剑华经验丰富。该集团于2018年落户庆阳建设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从孵化、饲养到屠宰、加工,全程实现自动化无间断控制,引入环境监控管理系统、全程可视化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体系GPS智能定位系统,形成了“种——饲——养——加——销——余料转化”的产业体系。“张掖要因地制宜配套齐全产业链,加强与企业联系,共同建立孵化平台,注重培育产业工人,提高技能人才质量。”陈剑华说。
(转二版)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朝霞王煜宇谋好开年,干好全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甘肃省在“三农”领域如何干出新成效、...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