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可替代论文评职称,好!
□左崇年
继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支持工人“评教授”,鼓励教授“评技师”,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快车道”等一系列职称改革举措后,甘肃将在今年设立“代表作”清单,为基层工匠型人才职称评审持续“松绑”。(2月20日《工人日报》)
甘肃将通过建立“代表作”清单的办法,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的正向激励作用。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代表作”包括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等,可以替代论文评职称。这不仅有利于破除技能人才发展障碍,畅通上升通道,也能鼓励更多人自我驱动、自我学习,向高技能人才转变,进而在客观上提高相关行业水平。
职称原本是评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可是在个别地方,假如揭开其冠冕堂皇的面纱,我们可以发现其间的种种不堪。诸如“论文”,你得花钱去买版面;名额,你也得靠花钱去买;评定,你得花钱打通关系……于是,一些地方的职称评定成为“紧俏商品”,须靠各种关系获得。
凭“代表作”可评职称是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应该看到,在历年来许许多多的职称评定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现象已成为潜规则。一直以来,在公众印象中,评职称往往是教授、专家、工程师等高学历人才的专属,一线职工如果能评上技能人才起码要有文凭学历,要有论文发表,需要过很多门槛。所以技术职称大都与一线职工无缘。不仅严重挫伤了一线职工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技能人才发现与培养极为不利。
“代表作”可替代论文评职称,让更多技能人才和工匠脱颖而出。支持工人“评教授”,鼓励教授“评技师”,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快车道”等一系列职称改革举措,“代表作”可替代论文评职称,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职称评定“天花板”,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促进管理通道、职业技能通道、专业技术通道之间的衔接等等,让产业工人也获得技术人才职称,享受技能人才的收入和待遇,这对一线的职工很有吸引力。对于培养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唯有让更多一线职工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才能让高级、大师级的紧缺专业型技术人才后继有人,最终弥补中国制造业中的人才不足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近日从兰州海关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90.9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出口总值96.9亿元,同...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