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蔬菜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漳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汪龙伟)近年来,漳县依托独特气候和土壤环境资源以及“中国绿色名县”金字招牌,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为重点,培育绿色、无公害高原夏菜品牌认证,健全完善产销一体化发展。
漳县依托“三变”改革流转农村土地进行种植方式,累计扶持蔬菜种植营销大户300余户,打造5万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种植西兰花、散花、莴笋、甘蓝等10多个品种,逐步成为“甘味”高原夏菜重要产销基地,为全县乡村振兴有序推进蓄势赋能。同时合理规划种植片区,按照节肥、节水、节药、节能的标准,提高蔬菜品质、产销量和经济效益。
合作社带动,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支部积极探索、能人合作社实施“订单销售”等多种途径,形成“新品种示范种植、新技术辐射推广、农产品订单销售”一条龙服务发展模式,在武阳、新寺、三岔、盐井等11个乡镇高原夏菜示范基地投资2500万元,建成气调库10座,存储鲜菜4500吨,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带动当地400多名农民务工增收。所产蔬菜远销广州、武汉等城市,收入达1亿多元,蔬菜亩产值达7000多元。
示范带动,打造“规模化”产业布局。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初步形成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菜生产的区域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原夏菜“甘味”路子,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培育发展蔬菜生产销售企业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蔬菜生产合作社53个,在武阳、新寺、三岔等乡镇开展示范种植5000亩。全县11个乡镇25个村通过合作社带动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带动基地1.2万名农户。
“订单”种植,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订单”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将蔬菜产销融为一体,进一步解决群众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实现收益最大化,有力推动了全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目前已与武汉、上海等市场签订订单2万吨。同时,通过铲菜、包装、运输等环节解决了群众短期务工,使群众在家门口增加收入,受益群众达500多人次。
技术支撑,打造“标准化”服务模式。通过技术服务、物资调配等手段,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发放蔬菜栽培技术明白卡等形式,促进种植技术家喻户晓。今年,先后组织农技人员、村干部、种植大户培训800人次,组织种植户外出考察学习蔬菜种植先进技术3次,农技人员对农户进行现场讲课培训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
强化宣传,打造“绿色品牌”效应。聚力资源、技术、品种等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扶持蔬菜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有效利用漳河、龙川河、榜沙河等地表水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建设。依托淘宝、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高原夏菜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好,朝着“规范化、规模化、订单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打开“高原夏菜拓宽增收渠道、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新局面。
新闻推荐
【旅游·时讯】 甘肃省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第三次联席会议召开
12月25日,甘肃省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第三次联席会议在临夏州召开,共商沿黄四市州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共谋文旅区域合作新...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