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绿色陇原阔步前行

甘肃经济日报 2021-12-23 00:49 大字

(接1版)

在各地、各单位重视支持下,全省“十三五”期间年均造林500万亩以上,森林面积增加到7645万亩,森林蓄积2.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11.33%。

推进国土绿化,强化工程项目支撑是关键。甘肃省依托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项目,去年共争取各类林草建设资金93.19亿元,完成造林绿化486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39%。今年继续完成造林绿化260万亩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50万亩的目标。

同时,省林草局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制定印发《甘肃省关于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的指导意见》,将甘肃省部分县市区纳入全国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自2020年起国家每年安排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配套3500万元,已在古浪、民勤等7个县(市、区)开展试点。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已争取落实各类林草建设资金60.75亿元。

绿色产业有成效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产业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甘肃省正在构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全面推动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甘肃正在实现一场绿色嬗变。

甘肃把发展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五篇文章”一起做的总抓手,设立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加大重大标志性工程推进实施力度,十大生态产业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开花、纵深推进的发展态势。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截至2021年上半年,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149.9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2%,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甘肃省不断加快发展经济林果、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草产业、沙产业等林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层次,建成了一批标准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产业强县、特色小镇。

目前,全省栽植经济林果2244万亩,培育苗木65.22万亩,种植花卉24万亩,人工种草2400万亩以上,陇南市栽植油橄榄6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加工基地。在增加林草生态产品供给的同时,引导造林绿化公司、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等吸纳脱贫户就近就地从事林业生产经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每年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项目资金52829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66339人,带动29.21万增收致富,促进林农群众就业增收,共享改革红利。

今后,甘肃将继续牢牢把握“绿色机遇”,紧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进程,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生态理念入人心

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周年,40年来全省各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以绿化美化陇原大地、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己任,坚持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省累计有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30.1亿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约1.4万个,共计完成造林1.46亿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线下相融合,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与到义务植树的活动中来。目前,平凉、金昌、武威、嘉峪关、白银、张掖等6市已开通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网络参与项目18个,募集资金超过200万元。

同时,省林草局与团省委、教育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共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共审核命名18家省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其中,天水市青鹃山景区已成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让生态文明理念从小扎根青少年心中。截至目前,全省创建完成“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小镇”19个,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3个国家森林城市、10个省级森林城市和100个省级森林小镇。

新闻推荐

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 (2017年9月28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21年11月26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7号)《甘肃省技术市场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