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乔百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养殖的带头人

甘肃农民报 2021-11-04 02:29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石 颢

现年58岁的乔百涛,2019年回乡在家门口办起了千头肉牛养殖场,如今已成为全县有名的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规模养牛的带头人。

近日,笔者走进宁县康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康庄千头肉牛养殖场,只见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座,粪污无公害化设施应有尽有。一头头肉牛或低头吃草,或膝卧休息,养殖场创办人乔百涛正忙着巡查牛舍。

“占地39亩的养殖场,现在有肉牛950头,今年已出售510头,再将出售的用牛粪污发酵的农家肥收入算上,毛收入约有500多万元。”老乔的脸上难掩喜悦。

谈起为何会搞无公害化规模肉牛养殖,老乔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跟牛打交道,经常看到养牛场将牛排泄的粪污乱堆乱放,污染空气,更污染养殖场内外环境。何不办个‘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的肉牛养殖场,把肉牛粪污通过科学设施设备再生产,变成上好的农家肥?这样既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入,又能改善养殖场环境,还能助推种植户生产市场看好的生态有机农产品。”

有了这想法,他就将自己在陕西渭南经营的肉牛屠宰加工场交给儿子去打理,回到家乡,投资1820万元办起了现时的养殖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养殖知之甚少的老乔,一边四处奔波考察,一边在网上查找相关的经验技术。

就这样,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闯劲,2019年6月,老乔将化粪池、沉淀池、堆肥场、液压自卸清粪车等设备一次够齐,建成了粪污生产农家肥的标准养殖场。

养殖场投运后,老乔优先吸纳苏韩村家庭经济收入困难的村民在养殖场务工。“我是个残疾人,在养殖场干一年能挣3.6万元,一家4口人的日子靠这钱过得挺幸福。”来自苏韩村的饲养员苏文哲说。如今,在老乔的养殖场,苏文哲这样的工人就有9名,年工资收入都在3.6万元以上。

“乔百涛的养殖场已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已配套建设半封闭式堆肥场、封闭式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沼液池、三级沉淀池323个,配备液压自卸清粪车、粪污拉运车等设备54台(套)。

今年已向全县果品、瓜菜、粮食种植户销售农家肥、沼渣、沼液等农家肥110.74万吨。不仅改善了畜禽养殖场内外环境,增加了畜禽养殖收入,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的化肥用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更开创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宁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王娟妮介绍说。

新闻推荐

甘肃省十二个市州暂停办理车辆和驾驶人线下业务

新甘肃客户端11月1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王梓懿)记者从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最大...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