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给温带玉米“植入”热带“芯” ——科企签订种质创新合作协议见闻

甘肃农民报 2021-04-29 00:44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

一粒种子,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良好的抗病性、环境的适应性、出色的产量,都是它要完成的使命。而种子的背后,早已是高精科技的较量。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关乎粮食安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长期以来,我国育种行业虽已实现较大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少短板。

破解种质创新的“卡脖子”难题,势在必行。

是难题也是动力。作为种业大省,甘肃省拥有全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布局和谋划,一场由科企携手的种质创新计划正开始寻求突破。

4月22日,由甘肃省种子协会主办的“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甘肃方案·黄河论坛”在兰州启动。来自云南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农科院等机构的相关专家齐聚现场,为解决玉米育种难题积极建言献策。论坛期间,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热带种质资源在甘肃省的推广应用,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2月25日,戴景瑞院士在考察五谷种业海南科研基地时说,中国的玉米育种,特别是黄淮海区域的玉米育种,没有新的种质资源创新,想要取得突破非常困难。”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晓对此深有感触。甘肃省同属温带地区,玉米在生长期高温干旱和病害频发,抗病性差,能否通过引进新品种、创新种质资源,改善这类问题的出现,成为公司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

“公司强化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不同热带资源导入温带材料中,获得了一批广适性、抗病、抗逆育种材料,目前已经获得大量的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改良系,初步测试结果良好,有望实现品种突破。”李世晓说,云南省农科院长期以来致力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研发优势,(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考检录时间顺延至四月二十八日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苏家英)记者从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21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检...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