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核城】 师徒三代“匠心经”
本报记者 闫雪瑞
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工信委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5岁的中核四○四第二分公司二车间副主任陈炜说,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遇到了好师傅。
1996年,陈炜从技校毕业分配到钳工车间,师傅就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核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张换彬。师傅张换彬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徒弟要求也非常严格,有时甚至很严厉。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等是钳工的基本功,师傅要求陈炜必须熟练掌握。錾削是一手握扁铲一手用手锤打,锉削是用锉锉……都是手工活。没事时师傅就让他练,自己在旁边看着。刚开始不会用劲,手锤时常打在握扁铲的手上,从打肿到打破,鲜血直流,锉削锉得手从磨破再结成茧。陈炜说,这个车间的氛围让人不能落后、不敢落后,他的扎实基本功都是师傅逼出来的。
作为核城子弟,张换彬继承了父辈们艰苦创业、勇于进取的优良传统。工作中,他以勤学苦练夯实了“锯、锉、錾、钻孔”的基本功,练就了令人叹服的技术绝活。提起自己的师傅,陈炜两眼放光,“师傅从‘小学徒工’到‘工人院士’的历程是激励着我成长成才,他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浸透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师傅,师傅是我一辈子的偶像,我的梦想就是像师傅一样捧起中华技能大奖的奖牌,那可是我们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陈炜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不仅有这些技术绝活,还有执着坚守、敢啃硬骨头的劲头。
在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他先后参与技术革新50多项,为企业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6年,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两项
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标准型气帐研制在国内属于首创,他与队友们夜以继日,反复推敲,经常为了一项数据试验而错过吃饭的时间。此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核设施退役专用气帐的空白。在某设施热室内远距离切割装置研制过程中,他经常穿着笨重的防护气衣奔波在现场,天天汗流浃背,冲锋在前。装置研制成功,他也累得瘦了好几斤,陈炜却笑称这是“保持身材、有效减肥的良方”。
通过多年历练的陈炜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2009年,陈炜开始带徒弟了。第二分公司五车间有个优秀传统,就是师带徒不仅是教技术,也要传承先进思想,陈炜的徒弟们多是“80后”“90后”,大专毕业,理论基础好,领悟能力强,“因为这些变化,我带徒的方法也不能像自己进厂学徒时张师傅那样要求徒弟了。”陈炜说,他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少说多做,在潜移默化中对徒弟产生影响;徒弟们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维修设备关键部位时,陈炜干的同时让徒弟看,干完让徒弟们一起检查验收,让徒弟们加深对关键技术维修的印象。
“90后”曹海瑞就是陈炜的徒弟,2009年,车工专业毕业的曹海瑞一进车间钳工班,就碰到了亦师亦友的陈师傅。“师傅是我技术上的领路人,也是点亮我思想的一盏明灯,在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受益终身。”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甘肃建投七建公司确定今年高质量发展目标 完成经济总量八十二亿元,签订订单一百二十五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七十五亿元
本报讯(记者胡江)日前,甘肃建投七建公司召开三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全面总结2020年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为2021年和今后一个...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