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创新的“领头雁”
王伟 张赟
“早上六点的清晨和夜晚十点的月光、刻苦自学英文画图软件、发明创新导叶加工胎具、压拔套机、励磁机自动扣槽机......”这么多的特征标签也诠释不了他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热爱,对修配分场的这一件件加工件,他永远比别人多了一度热爱。
“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修配分场李金军嘴上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分场的主要负责人,对待生产任务,他把“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带到了每一项工作中;“用创新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他对待创新工作最朴实的态度。
2019年,刘家峡水电厂1号机组定子改造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修配分场要配合进行励磁机电刷镀和大件加工尺寸的确定及水轮机固定、转动止漏环的更换,励磁机、转轮、顶盖、底环要在水涡轮洞轮番进行粗加工、精加工;同时在精加工车间要完成上下抗磨板的加工、定子基础板加工、导叶精车、导叶压条加工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是一场硬仗,不容有失,为了充分有效利用八米立车,确保检修直线工期,李金军积极与其他分场领导进行协调,积极推进工件加工进度,时刻蹲守在水涡轮洞进行励磁机、转轮等大件加工现场,指导工件加工,确保了励磁机、转轮、底环等大型工件的车削安全和质量进度。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顶盖加工找正工作现场,李金军深知顶盖找正工作的重要性,当天下午亲自在水涡轮洞指挥顶盖找正工作,由于顶盖重量大、操作空间狭小导致找正难度加大,他勘查完现场之后,凭借多年大件加工经验,对卡爪位置进行了调整,将内圆的卡爪移至顶盖外圆,扩大了可操作空间;同时,大件移动工作十分费力,需要四五名人员操作加力杆,看到此情此景,李金军带头上前,亲自紧扳手、打表读数,和一线员工一同连续奋战近16小时,于次日凌晨2点完成了顶盖找正工作,水平同心度均在0.05毫米之内,满足技术要求。“16小时、2桶泡面、精度0.05毫米”成了他这一天的关键词。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优秀党员,李金军在该厂修配分场,从事了多年的电焊、钳工,车工、铣刨等各种工种,他不仅样样都能干,而且每件产品都是免检产品。他常说“机械精加工这是细活,精度要求细如发丝,不容有差。”他带领职工完成加工检修维护工件3938件,其中大件加工134件、急件183件、完成率和合格率均为100%。这是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同时他也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李金军狠抓创新,通过一个个创新项目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充分利用修配分场的生产力,从根本上服务职工,提高生产效率。“小创新,小发明”成了李金军的代名词,不论是哪个分场,有技术创新上的需求,他都会全力配合。
一次,电气分场需要进行励磁机整流子电刷镀工作,原始的方法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扣槽操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耗
时长,效率低。他在水涡轮动看到这一幕,第二天就想出了一个创新点子,发明一套励磁机自动扣槽机。
面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他如饥似渴地追求着。2017年,他带领团队设计的“多功能电动液压校正压装器械”获得了年度甘肃省职工技术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他的“电动液压拔套机”获得该年度刘家峡水电厂科技创新一等奖,“导叶压条加工胎具”获得该年度刘家峡水电厂科技创新三等奖。仅2018年他结合分场实际完成技术革新4项、QC成果2项、科技创新成果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2019年,他主导提练的QC成果《智能遥控自动求心仪》获得厂青创赛一等奖,他所在分场获青创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提升活动导叶槽部加工效率》QC课题荣获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特等奖,同年李金军主导上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相关论文4篇。他的每一项发明创新切切实实解决了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中的智库作用,省民政厅决定面...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